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中山政协简报(第十四期)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24日    
(总第14期)
 
  
  
迎十八大专辑(一)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南方日报》近期推出“深入走转改、喜迎十八大”大型系列报道,由记者深入基层,聚焦一线,反映全省各地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不懈探索、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继10月14日刊发《逸仙精神 奏响南洋——交响音诗<孙中山>首次海外巡演获华人华侨赞誉》,将交响音诗《孙中山》赴马来西亚演出作为全省文化“走出去”典型进行报道外,《南方日报》在10月22日A08版再以《中山版“旭日阳刚”唱响“春天里”》为题,用半版篇幅聚焦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组建10年来为务工者创造心灵家园的情况和社会反响。据了解,这是《南方日报》第三次用大篇幅报道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也凸显了中山市政协特色工作的成效。为此,从本期起,《中山政协简报》开设“迎十八大”系列专辑,多角度展示市政协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履职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激励广大政协委员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备受关注
  
  为引导、培育和普及积极、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打造“阳光打工文化”品牌,唱响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共同营造幸福和美家园,由广东省总工会、市政协主办,市总工会、三乡镇政府承办的“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9月15日晚在三乡镇成功举行。该项目的成功策划和举办,生动地体现了市政协积极创新参政议政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的改革精神和初步成效。  晚会采取由市政协、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文广新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火炬开发区、三乡镇和华帝集团以及千羽文化传播公司等推荐节目的办法,独唱《哥是农民工》、歌舞《回家》和《勇攀高峰》、《和美》、中西乐器合奏《紫藤花下的梦》、爵士舞《快乐学习》、激情街舞《breaking in my life》、情景音乐剧《我们都是一家人》、手语舞《共同长大》、相声《法治漫谈》、小品《感谢》等节目,表现了中山作为博爱之城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独特魅力,表达了新老中山人在和美家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畅享欢乐的喜悦之情。在晚会上,广东省总工会为中山市及三乡镇分别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
  整台晚会气氛热烈,情节感人,精彩纷呈,让在场观众感到了温暖和力量。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南方工报及市属媒体对晚会作了报道,网情反映强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誉为农民工歌手的大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是农民工,但我也有梦想,总希望有一天要站在音乐的舞台上给更多人唱歌,今天在中山终于实现了梦想!”。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评价说,晚会让打工者走上舞台,充分挖掘与发挥打工者的智慧,把晚会变成展现打工者倾诉情感、表达诉求、展现才华的良好平台,体现出“打工者演,演打工者,演给打工者看”的特点。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认为,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烛照着劳动者精神家园,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山的打工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健康、向上、阳光,因此今年7月份首次提出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希望全市努力培育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广东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宗文表示,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老中山人“共建幸福和美中山”口号,把广大异地务工人员作为中山人看待,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说明中山的领导很有战略眼光。“阳光打工文化”的提出,从正面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感情、追求和奋斗,有利于在异地务工人员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团结奋进的力量,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
  “阳光打工文化”概念的提出及有关活动的成功举行,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新华网、新闻网、《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各方对“阳光打工文化”的关注,标志着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文化品牌正式推向社会,同时此项目也正式移交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列入常规工作。市政协将继续跟进相关工作,并将不断发现和培育推介各种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创造性地体现参政议政职能作用。  
(市政协办)
  
相关链接
 
中山市被广东省总工会命名为
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
 
  15日晚,在中山市三乡镇镇举行的“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上,广东省总工会为中山市及其三乡镇分别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
  歌唱劳动,舞动人生,阳光在心,抒写欢乐。当晚,这场晚会在气势恢宏的歌舞《江山》中拉开序幕。“没房没车,梦想伴着我,没钱的日子,也要好好过,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把握……” 站在台上,被誉为农民工歌手的大军,以一曲充满朴实真挚情感的《哥是农民工》唱出了农民工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今年4月,他与在中山的一家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一名农民工歌手。
  中国有一亿两千万农民工在城里打工,而中山有160多万异地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中山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处安心即吾家,行囊放下是故乡。”当3位老师把钢琴、小提琴、二胡三种中西乐器合奏出《紫藤花下的梦》后,表达出的是80后打工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三乡镇,一直活跃着一个名为工人业余艺术团的队伍。该团的演员们都出身于工厂一线的工人、观众累计人次达到90多万人次。在这台晚会上,他们奉献了自编自演的相声《法治漫谈》,赢得了打工者们的阵阵喝彩。与他们一样,当晚演出的节目多来自工人,服务工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情演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充实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中山阳光打工文化的内容。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说:“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烛照着劳动者精神家园,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山的打工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健康、向上、阳光,我们要坚持这个特色,努力培育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
  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说,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老中山人“共建幸福和美中山”口号,把广大异地务工人员作为中山人看待,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说明中山的领导很有战略眼光。“阳光打工文化”的提出,从正面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感情、追求和奋斗,有利于在异地务工人员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团结奋进的力量,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
  (转自新华网 记者/魏蒙)
   
广东中山市展现“阳光打工文化”
  15日晚, 500名打工者齐聚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农民工歌手大军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农民工的期待和希冀:“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把握……”
  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是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政协主办,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等领导与打工者们一同观看了精彩的演出。
  欢无尽,夜未央,演出节目从展现中山市在中国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关爱流动人口的情景音乐剧《我们都是一家人》,到反映一对来中山市务工的夫妇遭遇不幸后,得到法律援助律师帮助的小品《感谢》,农民工演员们用质朴、真诚的表演,把生活中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用文艺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巧妙折射出“博爱之城”中山市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独特魅力。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说,目前中山市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打工者这个群体十分艰难,有许多难以言表的困顿甚至悲伤,生活在中山市的外来工最为可贵的是,他们摈弃了或者说没有留恋于一些地方打工文化总是以灰色、消极为主流的倾向,而将健康、向上、阳光作为主流,以激励自己、温暖他人,从而形成了中山自己的特色。
  (转自新闻网  记者/邓媛雯陈彦儒)
  
中山举办阳光打工文化晚会
  9月15日晚,中山市三乡镇政府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歌声嘹亮、掌声阵阵,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政协主办的“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在气势恢宏的歌舞《江山》中拉开序幕。“没房没车,梦想伴着我,没钱的日子,也要好好过,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把握……”农民工歌手大军以一曲朴实真挚的《哥是农民工》唱出了农民工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赢得了掌声阵阵。“此处安心即吾家,行囊放下是故乡。”三位老师用钢琴、小提琴、二胡三种中西乐器合奏出《紫藤花下的梦》表达出了80后打工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无论是专为中山流动儿童而谱写的原创歌曲手语舞《共同长大》,还是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自编自演的相声《法治漫谈》,到中山火炬歌舞团反映一对来中山务工的夫妇遭遇不幸后在法律援助律师帮助下解决问题并伸张正义的小品《感谢》,台上演员质朴、真诚地表演出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并用文艺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钱赚不够,工打不完。爸妈老了,儿女盼念。回家回家,团圆团圆”,这首打动人心、纯朴直白的歌曲,由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作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朱东黎编导,以打拼在珠江三角洲百万农民工在春节期间“回家”的期盼为主线,并融入了对农民工“回家过年”的关怀。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烛照着劳动者精神家园,它带着生活粗砺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据丘树宏介绍,目前中山市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打工的生活不轻松,充满酸甜苦辣,但也不缺少温暖,他们也恋爱,也有真诚的互助和友谊,也有撕扯不断的乡情亲情。这些情感会在他们的吟唱中流露出来,在业余生活以文艺创作的方式给自己打开了自由呼吸的窗口,成为生活中的精神寄托。”丘树宏表示。今年7月中山首次提出“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省总工会一直十分关注中山市这一特色,为了表彰和推介中山市的打工文化,这次晚会还专门为中山市和三乡镇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
  (转自《南方日报》 记者/周豫)
  
中山成“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
  
  在近日举办的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上,为了表彰和推介中山市的打工文化,省总工会在晚会上向中山市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的牌匾,而三乡镇则成为“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
  在今年7月份,市政协主席丘树宏首次提出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的概念。记者获悉,中山市的打工文化特色一直受到省总工会的关注,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表示,“阳光打工文化”的提出,从正面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感情、追求和奋斗,有利于在异地务工人员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团结奋进的力量,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他期待中山能在异地务工人员文化领域中得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在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作出更多更有益的探索,为全省异地务工人员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当晚的“阳光打工文化”成果汇演在三乡影剧院内举行,被誉为农民工歌手的大军,以一曲充满朴实真挚情感的《哥是农民工》唱出了农民工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转自《广州日报》  记者/刘竞宇 通讯员/袁旺)
   
中山成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
  
  9月15日晚,中山市三乡镇政府会议中心歌声嘹亮,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政协主办,中山市总工会、三乡镇政府承办的“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在气势恢宏的歌舞《江山》中拉开序幕。
   “没房没车,梦想伴着我,没钱的日子,也要好好过,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把握……”站在台上,农民工歌手大军以一曲朴实真挚的《哥是农民工》唱出了农民工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在场500多名打工者的热烈掌声。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山的打工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健康、向上、阳光,我们要坚持这个特色,努力培育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经过几年的观察、思考和策划推介,今年7月,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首次提出了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他说,目前中山市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打工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但也不缺温暖,他们也恋爱,也有真诚的互助和友谊,也有撕扯不断的乡情亲情。这些情感会在他们的吟唱中流露出来,成为其精神寄托。丘树宏表示,中山打工者摈弃了一些地方打工文化总是以灰色、消极为主流的倾向,而将健康、向上、阳光作为主流,以激励自己、温暖他人,从而形成了中山自己的特色。
  据了解,省总工会一直十分关注中山市这一特色文化现象,为了表彰和推介中山市的打工文化,这次晚会还专门为中山市和三乡镇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

  (转自《新快报》)
  
中山获“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称号
  中山独有的“阳光打工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5日,广东省总工会正式授予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称号,三乡镇则成为“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将努力把中山的“阳光打工文化”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数据显示,中山市目前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丘树宏介绍说,打工的生活并不轻松,充满酸甜苦辣,但也不缺少温暖,也有真诚的互助和友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山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工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健康、向上、阳光。”经过几年的观察和思考,丘树宏在今年7月份首次提出了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并努力培育中山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
  15日晚,中山市还在三乡影剧院内举行了“阳光打工文化”成果汇演。其中,农民工歌手大军以一首朴实的《哥是农民工》,赢得了大家的共鸣;而由朱东黎编导的《爸妈,我想你》,则用舞蹈的方式表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让观众深受感动。
  (转自《南方都市报》 记者/胡怀军 通讯员/袁旺)
 
 
灿烂“阳光”温暖异乡人
 
  昨晚,三乡镇政府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歌声嘹亮、掌声阵阵,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政协主办,市总工会、三乡镇政府承办的 “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在这里举行。在晚会上,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代表广东省总工会,向中山市和三乡镇颁发 “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区碧群,市政协副主席麦建章出席晚会。
  晚会上,由中山市外来工表演的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雄劲的舞姿、美妙的歌声、洗去了打工者往日的辛劳,欢声笑语、温馨祝福为外来务工人员平添了一份难得的轻松与愉悦。他们既有喜怒哀乐,也有色彩斑斓的梦想,还有人生中的坚持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目前中山市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丘树宏经过几年的观察思考之后发现,中山的打工文化最大特色是健康、向上、阳光,于是在今年7月份首次提出了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并努力培育中山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
  陈宗文说,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老中山人“共建幸福和美中山”口号,把广大异地务工人员作为中山人看待,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说明中山的领导很有战略眼光。“阳光打工文化”的提出,从正面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感情、追求和奋斗,有利于在异地务工人员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团结奋进的力量,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此次打工文化成果展演,凝聚了中山市各级对阳光打工文化的关注、培育和引导,既是中山市在文化领域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的尝试和努力,也是异地务工人员精神生活、文化艺术成果的一次检阅。他期望中山市在异地务工人员文化领域创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在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作出更多更有益的探索,为全省异地务工人员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转自《中山日报》  记者/黄标 通讯员/钟楷
   
   
陈宗文出席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展演晚会
 
  歌唱劳动,舞动人生,书写尊严。9月15日晚8时许,中山市三乡镇政府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歌声嘹亮、掌声阵阵,一曲气势恢宏的舞蹈《江山》,拉开了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山市政协主办,中山市总工会、三乡镇政府承办的“这里阳光灿烂”——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成果展演晚会序幕。“没房没车,梦想伴着我,没钱的日子,也要好好过,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把握……” 站在台上,被誉为农民工歌手的大军,以一曲充满朴实真挚情感的《哥是农民工》唱出了农民工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在场的广东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宗文,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中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梁丽娴,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区碧群,中山市政协副主席麦建章等领导与500多名打工者的热烈掌声。掌声合着节拍响起,台上台下歌声一片。广东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宗文表示,“阳光打工文化”活动是省总工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建设与联系,宣传职工文化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打工文化,联系职工群众,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的系列活动之一。接下来,省总工会将会更紧密的与各种职工服务类组织联系与互动,通过劳动竞赛活动、职工文体活动、职工技能比拼等多种形式,把职工文化、企业文化融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大框架中去,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走到台下,1977年出生于湖南的大军告诉记者,他在2006年来到中山做一名普通的货物搬运工。在工作之余,买教材,查资料,学习编曲,上网到处取经,开始慢慢琢磨制作原创歌曲。2011年,大军和老师共同创作出了歌曲《哥是农民工》,并被CCTV-7“2012全国农民工春节大联欢”(农民春晚)剧组意外发掘,在2012年的春节,让大军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今年4月,大军与中山千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一名农民工歌手。“我是农民工,但我也有梦想,总有一天我要站在音乐的舞台上给更多人唱歌,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让爹妈多享享清福,在中山终于实现了梦想!”此处安心是吾家,直把中山当家乡。当三位老师把钢琴、小提琴、二胡三种中西乐器合奏出《紫藤花下的梦》表达80后打工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当我市首个外来务工子弟艺术团一群可爱的“小海鸥”艺术团小朋友动感活泼的跳起爵士舞《快乐学习》,当有一群从外地来到中山打工、工作在不同厂企的年轻的小伙子跳起激情街舞《breaking in my life》……台下掌声总是经久不息,表达了新老中山人在和美的博爱之城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畅享欢乐的喜悦之情。
  欢无尽,夜未央。从表现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关爱流动人口的情景音乐剧《我们都是一家人》,到2010年广东省唯一闯入首届全国儿童歌曲大赛的获奖歌曲、一首专为中山流动儿童而谱写的原创歌曲手语舞《共同长大》;从三乡工人业余艺术团自编自演的相声《法治漫谈》,到火炬歌舞团的小品《感谢》;从声情并茂的讲述节目《愿阳光文化照亮每一个心灵》,到奋发向上的舞蹈《勇攀高峰》,演员们用质朴、真诚的表演,把自己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用文艺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巧妙折射出人文底蕴深厚的中山作为博爱之城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独特魅力。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钱赚不够,工打不完。爹娘老了,儿女盼念。回家回家,团员团圆”,这句深入人心,纯朴直白的语言,由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作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朱东黎编导,以打拼在珠江三角洲百万农民工在春节期间“回家”的期盼为主线,生动地融入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回家过年”的关怀,以及远在故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对打工亲人“回家团圆” 的期盼!  
  是呀,在外打工的日子里,家是游子温馨的港湾。一丝微风,一阵花香,飘来故乡深情的呼唤;一声鸟啼,一封家信,唤起对亲人的问寒问暖。拼呀,拼呀!盼呀,盼呀!打工的父母终于回来了!穿上新衣服,听着新鲜事……舞蹈《爸妈,我想你》出色的、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把打工者的心声真切的展现出来,让观众无比激动和震憾!……
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雄劲的舞姿、美妙的歌声、洗去了打工者昨日的辛劳,欢声笑语、温馨祝福为外来务工人员平添了一份难得的轻松与愉悦。他们既有喜怒哀乐,也有色彩斑斓的梦想,还有人生中的坚持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今夜,光荣与自豪属于中山的打工者。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烛照着劳动者精神家园,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山的打工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健康、向上、阳光,我们要坚持这个特色,努力培育阳光打工文化,打响阳光打工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山的文化亮点和城市名片。” 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今年7月份首次提出中山市“阳光打工文化”这一概念。他说,目前中山市人口312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打工的生活不轻松,充满酸甜苦辣,但也不缺少温暖,他们也恋爱,也有真诚的互助和友谊,也有撕扯不断的乡情亲情。这些情感会在他们的吟唱中流露出来,在业余生活以文艺创作的方式给自己打开了自由呼吸的窗口,成为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中山市文广新局调研员陈巧章说,本台晚会气氛热烈,情节感人,精彩纷呈。晚会让打工者走上舞台,充分挖掘与发挥打工者的智慧,把晚会变成展现打工者倾诉情感、表达诉求、展现才华的良好平台,体现出“打工者演,演打工者,演给打工者看”的特点。一枝一叶总关情。晚会传递了党和政府对打工者的关怀和关爱,表达了打工者心中的追求和向往,更启示了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必须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山青青,海蓝蓝,天朗朗,地肥肥,树绿绿,花香香,人陶陶,心醉醉……和美,让幸福满心扉。”火炬歌舞团青年歌手袁源及舞蹈演员共同献上由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作词、著名中山籍音乐家李海鹰作曲的中山本土原创歌曲《和美》,观众的热烈掌声串起了整场晚会,每个人感到了温暖和力量。  晚上九时三十分,晚会落幕,可是,无论是在场的演员还是观众,都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  今夜,劳动者之歌仍然在人们心中激荡。明早,中山又将迎来崭新的朝阳。
  (转自广东省总工会网站  作者/赵婕)
  
  
中山版“旭日阳刚”唱响“春天里”
 
  9月28日,国庆中秋前夕,中山市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应邀来到位于中山南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为留守加班的工人们进行演出。这个拥有50余名成员的艺术团并不讳言自身演出水平业余,档次也显得有些寒酸,但正是这种朴实,浸透了打工者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精神,引起观众们的深深共鸣。
  2002年4月,三乡镇妇联发起组建工人业余艺术团,至今已走过10年。10年来,他们把生活写进剧本,把梦想搬上舞台,为广大外来务工者们营造了心灵家园;10年来,他们以艺术的形式参与公共服务,寓教于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至今,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在工厂企业、农村和社区等场所演出约500场,观众人数累计近100万人次,成为文化强省背景下文化自觉和自信不断提升的有力佐证。中宣部调研组称赞该艺术团为中山版的“旭日阳刚”。2011年3月,该艺术团的案例还“走进”了中央党校教学课堂。
 
将梦想和生活写进剧本
  位于中山市三乡镇景观大道的文化活动中心,是工人业余艺术团的专用排练场地和工作室。每天晚上,来自三乡镇20多间工厂、企业和单位的艺术团成员就会从镇上不同角落赶来,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参加排练。
  10年前,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们,为了共同的艺术梦想而走到了一起。
   2003年加入艺术团的打工者黄成,如今已经是艺术团的副团长。“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艺术梦想能够实现,而且还是在远离家乡的中山三乡。”因为小儿麻痹症,黄成落下腿疾,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常行走。2003年,在港口镇某小厂当喷油工的黄成偶然看到一篇关于三乡工人业余艺术团的报道,从小热爱舞蹈却无法施展的他毅然决定投考,把自己的两件毛衣以20元卖给附近厂里的工友当路费,只身来到三乡面试。
  团长杨成告诉记者,艺术团里的每个人都和黄成一样怀抱艺术梦想。十年来,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也为广大外来务工者们在异乡寻找到了精神归宿。
  许多打工者在观看他们表演之后都深受感动,因为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尤其是快板《三乡美》、舞蹈《我们工人有力量》、相声《同是中山建设者》等节目,叫好又叫座。
  杨成并不讳言自己和团友们的演出水平业余,他自豪地说,他们一直与外来务工人员同呼吸共命运,而这种朴实正浸透着打工者们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精神,所以,他们的演出每次都能引起所有外来工深深的共鸣。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也表示,通过艺术团的义务演出,让中山160万外来务工人员感到强烈的“此心安处,即是吾乡”的情怀。
 
以艺术的形式融入城市
  难能可贵的是,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十分给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艺术团在选择演出节目时,经常排演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法规、预防艾滋病宣传、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以及法制文艺进企业等专题节目,寓教于乐。
  也许在很多人心中,这帮年轻打工者是弱势群体,但他们自我感觉并不弱势。记者获悉,艺术团的成员除了义务演出外,还常常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艺术团积极进行义演,筹得善款2万多元;此外,他们还帮助了许多因贫失学的孩子。
  以艺术团为代表,近年来中山市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打工文化:农民工歌手大军一曲《哥是农民工》亮相央视今年全国农民工春节大联欢并走红网络,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副教授朱东黎编导、市实验小学学生表演的舞蹈《流动娃》赴京参加全国慰问农民工等多台晚会并获得第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少儿专场唯一的作品金奖……
  丘树宏表示,中山的打工者们摈弃了或者说没有留恋于一些地方打工文化灰色、消极的倾向,而将健康、向上、阳光作为主流,以激励自己、温暖他人。
  今年9月,为了表彰和推介中山市的打工文化,省总工会还为中山市和三乡镇颁发了“阳光打工文化示范市”、“阳光打工文化特色镇”牌匾。
 
“90后”新生代工人加盟
   10年来,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山24个镇区和部分珠三角城市,还曾经被邀请到北京演出。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他们义务给工厂、工地上的一线打工伙伴送去大大小小将近500场演出,服务观众近100万人次。
  今年8月,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又贴出“招新”告示。杨成告诉记者,艺术团的成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经常由于工作变动、返乡等原因不能再参与演出,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强。“为了保持艺术团的水平,同时让规模稳定在40人左右,艺术团长期都在招新。”
  工人业余艺术团招录新成员不限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唯一标准就是“热心公益,乐于奉献”。“这一个月陆陆续续有十几人来报名和面试,平时我们演出或者排练的时候也会有人来说想要加入。”杨成说,“不过,暂时还没有遇到特别突出的人选。有一些人被录取了,但因为工作和排练时间没办法协调,所以只好放弃。招到新人以后我们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排练,他们才可以参加演出。”
  据了解,由于受到艺术团的感染,很多“80后”、“90后”的新生代工人陆续加入,为艺术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艺术团是我们外来工的家,团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一名成员说,“我们在异乡赚钱之余,寻找梦想和文化惠民的道路依然会坚持走下去。”
  目前,该艺术团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东省文化厅表示,将对艺术团在活动平台、人才培训、业务辅导、创作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艺术团从小天地走向大舞台,促进群众文化从简单的自娱自乐走向更广层面的共建共享。
  
行走观察
文明珠三角  开启新憧憬
  
  三乡工人业余艺术团的团歌《走到一起来》里有这么一句:“我们像那兄弟姐妹团结友爱,要为社会和谐增添我们光彩。”他们10年的实践证明,文化不仅仅能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流动人口占人口总数1/3的广东,对于社会和谐善治的推动作用同样明显。
  广东的文化强省之路,既是一条对几千年南越文明的“文化重塑,文化振兴”之路,也是一条推动“幸福广东”建设的“富而崇文,以文化人”之路。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建设幸福广东、文化强省的提出,使政府惠民政策的重心也渐渐从经济转向了寻求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平衡。近年来,全省一直大力推动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正是在努力践行这一路径。
  已历经了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的珠三角,已经不仅仅是广东乃至中国的经济“试验田”。凭借着先发地区的优势,珠三角将在文化建设上担当起探路者的角色。
  曾被称作“文化沙漠”的珠三角地区,如今能够孕育出走进中央党校课堂的三乡工人业余艺术团、亮相春晚的深圳民工街舞团等一大批生动、鲜活的群众文化。可以说,在探索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之路上,珠三角已经给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破题之策——在这里,主流文化给群众最大的包容,地方政府和社会也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尽情施展,同时也对工作生活的地方产生了更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珠三角对文化强省的探索正在向着纵深方向推进。2009年,省文化厅曾对珠三角地区提出要求,要通过开展文化共建共享活动,实现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全国性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为实现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突破,珠三角地区着手从15个文化共建共享项目,包括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实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书网上“一卡通”、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演艺联盟、打造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等,开启文化强省的新憧憬。
  
  (转自《南方日报》2012年10月22日A08版  记者/李华炎  见习记者/孙嘉琳  策划统筹/肖凯荣 郑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