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2014年第二期专稿: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实践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3日    

第二期
(总第33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 编        2014年3月4日



专稿: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实践
 经验探讨及发展路向建议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实践
经验探讨及发展路向建议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课题组


  2011年9月20日,中山市在全国第一个启动“全民修身行动”,近三年的历程,成效明显,影响日增,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得到了中宣部和广东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已经开始在全省推广。中山市此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深入和升华?按照市委书记薛晓峰同志的指示精神,市政协组织专项课题组,由丘树宏主席担任组长并拟出提纲,还邀请了我国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教授为顾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本课题报告,旨在从人民政协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市委进一步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提供决策参考。
  一、“全民修身行动”的定义解析
  “全民修身行动”,是广东省中山市全民自觉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现代公民教育模式的修身主题实践活动。以全民修身行动推拥每个人力行修身,以每个人力行修身汇成全民修身行动。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培育适应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新要求的现代公民,探索和构建既充满活力又稳定和谐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是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领导的指示精神,经过为期半年的准备,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并于2011年 9月20日,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纪念和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之机,在全国率先启动“全民修身行动”。
  具体部署是:在“十二五”期间,即从2011年至2015年,以“启动年、普及年、巩固年、深化年、规范年”为年度主题,中山市将全面开展“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市民素能提升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等十大项全民修身行动。
  二、“全民修身行动”的目标
  全民修身行动体现为“五个一目标”:“修一身正气,育一代新人,树一城文明,谋一方幸福,创一个模式”。
  “修一身正气”。旨在通过全民修身培育公民自觉的公平公正意识,社会各阶层遵纪守法、和谐发展。修正气,就是要引导人们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育一代新人”。旨在通过全民修身培育新时期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的现代社会公民。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知礼为基础,广泛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感;开展知法守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企业诚信建设与社会诚信建设;开展知礼向善教育,优化人际环境;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推行文明礼仪规范。
  “树一城文明”。旨在通过全民修身营造城市文明氛围、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文化氛围,是城市特质、城市环境、城市秩序、城市精神和城市人文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具有强烈的陶冶和塑造功能,对于市民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气质风格、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陶冶和琢造作用。开展修身行动,使广大市民受到陶冶和磨砺,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使城市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更和谐美丽。
  “谋一方幸福”。旨在通过全民修身促进居民的身心协调、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其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生态安全、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等等,幸福公民的内容也包括物质生活水平、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自我价值实现等等。其核心内涵是将法治与德治有机融合,使社会各个层面、各种因素、各个环节之间处于有序协调的状态,促进社会和谐,使居民活得踏实、活得从容、活得自在,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
  “创一个模式”。旨在通过全民修身探索和构建一种现代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模式,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既注重传承“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又深入挖掘本土香山人文中的积极因素,大力弘扬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平等博爱”思想和“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还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以此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影响和引领作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路子。
  “五个一目标”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它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主题、以“行动”为支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旨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文明成果,促进公民个体的完善,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把伟人故里建设成幸福和美家园,同时也为破解当今公民教育和社会建设各种机制性难题,提供一条可资借鉴、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道路。
  三、“全民修身行动”的主要经验
  从2011年9月20日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实现了“以德立市、以文强市、依法治市”社会和谐善治“三维时空”奇妙的交汇和拓展,成效日渐凸显,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与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民修身行动深植中山大地并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追求。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对为创造性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公民现代思想道德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卓有成效地培育现代公民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作出了试点具标本性的探索。
  (一)抓住两个“三位一体”,实现修身“全覆盖”。
  1.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全民”(项目的主体)、“修身”(项目的主题)、“行动”(项目的主轴),三位连成一体,探求“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之模式。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和主人,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始终将市民参与作为工作的重点,把修身的过程变为市民参与的过程,变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变为市民享受修身成果的过程,变为市民自我提升文明素质的过程。
  在全民修身行动的模式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全民”是项目的主体,项目的参与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即生活在1800平方公里土地的全体320万新老中山人; “修身”是项目的主题,项目的一切内容均围绕修身来具体展开;“行动”是项目的主轴,项目的最初起点和最后的落脚点,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由主体、主题、主轴组成全民修身行动稳定的一体结构,形成“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之模式。
  2.工作对象的“三位一体”:“党政”修身、“市民”修身、“社会”修身,三位连成一体,达至“家齐市治一方平”。
  德行修养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本、执政之基和为官之道,是衡量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作为全民修身行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将自己作为公民的一分子,实施“一把手”工程,激发群众参与修身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上,倡导“群众要幸福,干部先吃苦;全民齐修身,干部先带头”,以干部修“官德”带动全民齐修身,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走出唯GDP论英雄的老路,注重“五位一体”发展,尤其注重民生民心工程建设。多年来,海陆面积全省最小的中山不仅以全省1%的土地面积支撑着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还同时保持了一些城市已难得一见的青山碧水蓝天。中山的特色和优势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协同发展,不断书写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不平凡的新篇章,不断开启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天地。这几年尤其将社会善治、人文建设、城乡协调放到了重要位置。比如翠亨新区的规划建设、岐江河的改造、雨污分流工程、社会建设试点和绿化工程等等,都体现了中山市委市政府通过修身提升政绩观的成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更要努力让全体市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这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党政机关人员的“政绩观”,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这一特殊“公民”修身行动的表率力,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地推进了全民修身行动。
  全民修身行动的主体是全体市民,每个市民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公共文明和身心健康水平,是全民修身行动的基础和动力。中山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激励市民参与修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全民修身行动在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开展形式上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市民群众衷心拥护,从而积极参与。一项抽样调查显示,98%的中山市民认为修身行动感染了自己,95%表示愿意加入到修身行动中。近年组织开展了“慈善文化周”、“邻里文化节”、“公共文明践行月”、“知书识礼读书月”、“920全民修身行动日”、“孝老敬亲周”等主题修身活动。通过这一系列高密度、不断滚动的活动,形成覆盖各镇区,覆盖各社会阶层与群体的全面社会动员。通过文化惠民,让文化普惠新老中山人,实现有效的利益动员。
  社会参与,是修身行动的动力之源。修身立德的理想,穿透时空,跨越行业,不断地向人们发出殷切的心灵呼唤和强烈的精神感召。中山市提出要把全民修身行动摆在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力求齐推共进,实现互动多赢。因为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修身行动,核心价值深入人心,坚定了文化自信;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增强了文化自觉;城市形象持续提升,体现了文化自强。社会各阶层自觉参与修身,显示了行动具有“最大公约数”。
  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坚持“从全民中来,到全民中去”的理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我能做”,全民修身行动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活动开展以来,各类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好人方阵”不断壮大,明礼诚信氛围更加浓厚,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城市形象持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坚持党政主导、市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形成覆盖“党政”、“市民”“社会”的良好局面,中山市目前小家庭和睦亲善、大家庭和谐友好、社会整体平安稳定,已连成了“家齐市治一方平” 的有机统一体。
  (二)抓住两个“三点一线”,实现修身“大成效”。
  1.工作内容的“三点一线”: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类文明,连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一条线。
  在内涵上,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既传承尚德向善等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又注重挖掘香山人文中的积极因素,弘扬中山文化“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优良传统,寓全民修身于教育引导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服务与呵护之中,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度和心灵归属度,寻求社会最广泛认同的尚德向善的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吸收国外公民教育的有益经验,初步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类文明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与重构 “三点一线”图景)。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为本,以多元现代文化的平等与民主、自由与法治为用,以古典人类文明的科学与人本、道德与幸福为求,连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民修身行动中形成“一条线”。
  2.工作方式的“三点一线”:筑牢基础、树立典型、建章立制,连上构筑“全民修身行动系列载体” 形成一条线。
  各部门、各镇区按照“一系统一主题、一镇区一特色、一阶段一重点、一行业一标杆”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修身行动。
全市设立机关、居民(村民)、企业、学校、新中山人、服务业等六大类“修身学堂”1082间,开展活动7000多场次,群众参与达100多万人次。邀请全国、省级专家学者开展修身主题讲座130多场,本市理论工作者到基层开展修身主题讲座或培训800多场。组织“中山好人”、“中山市道德模范”评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1000多次。
  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将力求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做到内秀与外化相结合,促使道德规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行动。二是做到修身与推进重点工作相结合,促使全民修身转化为和谐善治的根本动力。在工作方式上,初步形成了以筑牢基础、树立典型、建章立制为主要抓手的“三点一线”图景。即筑牢修身基础求实效,深抓教育强措施,全面普及提素质;树立修身典型创机制,因地制宜寻突破,整体推进求实效;建章立制明职责,完善机制求长效,创新形式抓宣传,全民修身齐参与,连上构筑“全民修身行动系列载体”的一条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香港凤凰周刊联合主办的“2012年凤凰城市榜•最具中华价值城市”评选中,中山成为全国10个上榜城市之一,是广东省唯一上榜城市。由省内民间智库组成的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发布《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显示,中山2011和2012年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中山市201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的首个国家生态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由前些年的35位跃升为去年的第10位,中央文明委正式批准我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据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的评价报告,2011年中山市科学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9位,比上一年跃升了l6位,其中社会环境竞争力名列内地城市第一位。2012年我市连续第五次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此外,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动,还在工作手段的“三通一平”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天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地线——中山本土人文,通中性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山当地人文的触通,建设一个上中下一体的修身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山市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全民修身行动”为契机,继续立足本土文化,与国家文化建设以至世界文明发展一起脉动,在道德文明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争取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可行的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全民修身行动”发展路向建议
  (一)发展路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说,“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内容。
  为此,建议发展路向为:紧扣24字内容,巩固完善成果,创新提升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修身成果转化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实践,努力把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打造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
  (二)总体思路:
  1.以“两巩固”实现“两形成”:通过巩固载体形成修身长效机制,通过巩固成果形成中山修身模式。
  道德靠养成,养成绝非短期之功,这决定了全民修身行动的长期性。全民修身行动动态性的工作属性,决定了全民修身行动的长期性。全民修身行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巩固载体形成修身长效机制,通过巩固成果形成中山修身模式。一要把全民修身行动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定期分析、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二要进一步完善全民修身行动的体制机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巩固深化已取得的成果。三要强化全民修身行动的基础性工作,在领导机构、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继续加强,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四要搞好宣传教育,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民修身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五要明确责任,强化督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以“两导入”实现“两深化”:通过导入人类文明成果深化修身成效,通过导入法治建设深化修身水平。
  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还应从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出发,注意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实行“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法律是外部强制性的管束,侧重于调整人们的外部活动,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他律;道德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良知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内化,侧重于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从本质上说是自律。法治与德化相结合,方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内容要求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3.以“两重心”实现“两促进”:通过党政带头修身促进社会善治,通过全民主体修身促进城市文明。
  善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前沿治国理念,并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趋势。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最佳状态。一个善治的国家,需要亿万文明的公民,更需要千万有善行之心的党员和干部。党政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化“公民”及其领导干部是群众面前的一面旗帜,党政“公民”和领导带头是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政“公民”,要通过深化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绩观,强化服务职能,适应市场决定作用的“五位一体”建设,凸显服务角色,从而体现在“修身”中的模范作用。作为党政干部,一是做热爱学习的表率,二是做尊崇高尚人格的表率,三是做保持优良作风的表率,四是做坚守清廉的表率。通过党政“公民”修身和领导干部修身,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才能树立善治的理念,用善治的理念去构建和谐社会,在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在充分享有改革成果、普遍增大福祉、提高幸福感的基础上(前活得更加有尊严,确保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塑造中山新形象的内在需要,更是惠及全市人民的一件大好事。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全民修身行动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市民既是修身行动的参与者,更是修身行动的受益者。全民修身行动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带头和推动,更需要每个市民以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倾情投入。只有当广大市民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城市内在的活力才能更好地释放。
  4.以“两借”实现“两做”,通过借“势”(重大事件)做事,通过借“时”(节点机会)做事,巧妙而高效地推动全民修身行动。
推进全民修身行动,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工作领域,借势(重大事件)、借时(节点机会)做事,以“文化”切入、“项目”运作、“活动”借力、“载体”整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华传统节日很丰富,中央文件列出的七大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活态传承的仪式,是人伦教化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我们要按照中央提示的“主题活动方案”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例如元宵节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清明节接待海外华人华侨的寻根祭祖活动、七夕节“爱情忠贞”主题的婚恋观教育、重阳节“敬老孝亲”主题和中华父亲节的活动等等。还要结合中山市的文化资源,突出抓住“孙中山文化节”、“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华侨日,以及通过各种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来开展全民修身行动。
  近几年来,中山市借助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尤其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机会,做了许多“四两拔千斤”的切实高效的工作。2011年启动 “三年一鼓作气,实现城乡绿化大提升”行动,借助绿化赋予“植树促进修身、树木也是树人”这一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从举措到理念均走在全省前面,让“树木也是树人”理念深入人心,市民文明自觉深深扎根中山大地,达到绿化修身促生态人文双丰收。
  (三)几个具体建议:
  1.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政主体修身。
  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的政绩观进行检验、反思并举一反三,在思想和立场上“照镜子、正衣冠”,在工作和作风上“洗洗澡、除除尘”,自觉、主动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自我革新完善的突破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的依据,为社会造福,替民众谋利,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可利用这一契机,促进党政主体修身。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检验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有所为、有所畏”,把创造当前政绩与长远政绩结合起来,把部门政绩与全局政绩结合起来,把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认真“做事”而不是“做秀”,真正“造福一方”、“富民一方“。
  2.紧密结合新一轮改革热潮,促进全民修身行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未来将更加强盛,中国的未来将更加公平,中国的未来将更加美丽。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凝聚起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只有进行时,全民修身永无止境。我们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谋划中山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基础是深厚的,是非标准是分明的,主流道德是向上的。全民修身行动作为弘扬中国精神的基础性工程,要充分激发每个市民追逐“中国梦”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3.紧密结合“中国梦”教育,促进修身主题教育。
  中国梦,承载着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这个梦想而奋斗。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既是中山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中国梦、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应有之义。要通过开展“做有梦想有追求的中山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鼓励全民参与、融入市民生活”这种方式,深入宣传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让市民追求的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激励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推动幸福和美家园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紧密结合孙中山文化,促进修身人文落地。
  孙中山文化是中山市最宝贵的城市品牌,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要从建设全球华侨华人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将孙中山文化列入全民修身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结合以“开放多元”为特质的本土地域人文,包括近代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等包含进来,以实现全民修身行动深深扎根本土,开花结果。
  5.项目提升“六个一工程”:一间修身学院、一组修身德目、一份评价标准、一套理论体系、一条长效路径、一种推广模式。
  (1)创建一间修身学院。在已有的大专院校中建立全民修身学院,学院抓好社区和企业教育实体建设,深化发展学院、学堂、教学站三级实体体系,重点推进修身学院中心功能建设;快速形成具有特色的修身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突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公民素质研修、新老中山人融合的主线,成为终身教育与全民修身、提升公民素质的新阵地。也可以考虑与名牌大学合办学院的方式。
  (2)提炼一组修身德目(设立一门修身学科)。
应在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组德目,提炼出一种精神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譬如:“五常”仁义礼智信,影响中国两千年,是传统美德,但不能原封不动。我们从实践中可以提炼新五常:诚、孝、仁、义、公,一方面可与老五常相衔接,同时又有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中宣部等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所设立的五项德目,正好与新五常有对应关系: “诚实守信”对应“诚”, “孝老爱亲” 对应“孝”, “助人为乐”对应“仁”, “见义勇为”对应“义”,而 “敬业奉献”包涵在“公”中。此活动已开展七年,实践证明很有生命力。可以认为,全国道德模范的五项德目是新五常的呈现,而新五常恰可接通它们与传统美德根脉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是此五德的凝炼和概括。二者都是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还结合着弘扬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平等博爱”的思想理念。我们可以以新五常作为我们修身的基本德目。进一步可以以此为基础建设一门修身学科。
  一是与一间著名大学,创办“中华现代修身学”;二是建设“中华现代修身学”的实践基地,即在中山市的大中小学中设立修身的人文学科,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体验,促进学生的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进行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城市人文精神。
  (3)出台一份测评标准。修改完善《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测评标准突出量化考核,建立起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使全民修身行动不再单纯依靠定性评价,测评方法更为规范科学,操作性更强。新的测评标准可分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大部分。测评将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部门复核、整体观察五种方法进行。
  (4)制定一套理论体系。孙中山极赞赏“修、齐、治、平”等儒家通达大学之道的“八目”,视之为中国“独有的宝贝”,并且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是要从修身起。”的确,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和根本所在。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形成了一个基本上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形势下,对现代公民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深入研究和阐释修身行动的基本内涵、修养过程、方法、目标与境界,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5)探寻一条长效路径。在当前转型时期社会思想道德领域面临一系列严重挑战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全民修身途径提高道德修养的任务更加复杂与艰巨。这就要求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全民修身行动,提升全民修身行动水平。要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把全民修身行动的开展纳入全方位目标管理,将德绩与政绩、业绩同时作为考核评议重点。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常年在重要版面、重要栏目和重要时段推出有深度、有影响、有说服力的评论和深度报道。建立长效推选机制,注重从群众中及时挖掘典型。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修身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6)建立一种推广模式。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启动将近三年来,已形成了“一单位一学堂、一系统一主题、一镇区一特色、一阶段一热潮、一行业一标杆”的生动局面。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的精神理念和运作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可复制借鉴的。(1)要争取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的领导及全国专家学者莅临中山考察调研,总结和提炼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经验做法,并向全国推广,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同时,也可以通过全国“两会”议案、提案的方式,向全国推荐中山模式,或者通过国家级人文科学专家学者向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名推荐。(3)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推荐争取评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文社科创新奖。
  6.成果展示“六个一工程”:一首主题歌、一个专题片、一部电视剧、一系列教材文宣品、一场综合展览、一份全民修身行动指南图。
  征集一首主题歌。面向全国征集修身主题歌。歌曲的广泛流传具有无可替代的推介作用。
  摄制一个专题片。围绕全民修身主题,把中山的人文魅力和城市文明展现给海内外,彰显中山城市亮色。
  拍摄一部电视剧(或微电影)。可争取在中山拍摄或反映中山题材的、与全民修身主题相吻合的电视剧或微电影,透过感动人心的故事,见证人间大爱与真善美,坚守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底线,寻找并传递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编印类似《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等一系列教材文宣品或制作系列公益广告。例如,中华书局同意以他们即将出版的《诚孝仁义公——华人美德新五常》为框架,充实进中山市的修身故事和格言,形成新版向全国发行。
  举办一场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览。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基础上,使用高科技手段,将激光成像、电子翻书、多通道投影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同时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设置了数字多媒体展示区和动感影厅、多款互动游戏等,让参观者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我市开展全民修身所走过的历程和成果,在公众互动参与区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文明,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修身立德的效果。
  编绘一份全民修身行动指南图。参照《修身指南大学简图》,编绘一份《全民修身行动指南图》,让人明了修身内容、路径等。或编辑出版全民修身行动“口袋书”,让人随身携带、逢空品读。


2013年12月22日初稿
2014年2月28日二稿 



                           
发:省政协办公厅,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副秘书长、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中山各单位,各镇区政协工作室,驻中山的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     2014年3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