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2016年第9期简报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03日    

第九期

(总第64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6年8月3日


关于“中山装与中山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的情况报告


6月22日下午,市政协办、市经信局和沙溪镇政府在沙溪理工学校举行了“中山装与中山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旨在借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契机,共谋做大做强中山装和中山服装产业,探寻中山纺织服装发展的未来出路,为推进中山新型专业镇寻求突破口。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副主席马志刚、郭惠冰,市政协秘书长仇婉萍、市发改局局长黄桂光、沙溪镇镇长陈顺葆以及市政协办、市经信局、大涌镇、小榄镇有关领导和服装行业代表、专家参加了调研和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辉煌与困境:中山众多集群产业内,最早进入瓶颈期的是服装产业,困难最大、挑战最大的也是服装产业。

在座谈会召开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沙溪理工学校的服装实训基地,服装设计、打板、三维人体测量、针织服装、婚纱礼服等工作室,实地了解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成果。会上,来自沙溪、大涌镇政府的代表和小榄镇的行业代表分别介绍了我市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认为,衣食住行,“衣”为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投资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和毗邻港澳等因素,大批服装企业在中山集聚,自发形成了上下游分工协作,促成了服装产业集群。以大涌牛仔服装为例,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并以外商来料加工、家庭作坊等形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进入80年代,大涌镇的集体企业国兴制衣厂逐步发展壮大,注册了“海狼”牌商标,当时“海狼”牌牛仔服装在国内外“一布难求”。在往后的30年里,中山服装不断成长,并走向辉煌,涌现出了一批批服装企业。沙溪镇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之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大涌镇形成了以服装生产为主,捻线、纺纱、浆染、织布、洗水、辅料生产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先后被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纺织服装专业镇”等称号。小榄成为“中国内衣名镇”,拥有300多家内衣企业,生产的中高档盒装内裤闻名全国。2015年,中山拥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308家,实现产值346.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3.98亿元,利润总额4.79亿元。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和产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877家)的10.71%和总产值(6339.14亿元)的5.46%。然而,随着国外出口下降和国内经营成本上升,中山服装产业近年来面临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与纺织服装为特色产业的沙溪、大涌、小榄等专业镇开始黯然褪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市经信局、沙溪镇、大涌镇的政府代表和小榄镇的行业代表、企业经营者等在发言中直言目前中山服装产业面临的瓶颈与挑战:生产过剩,库存压力大,资金周转率低;以仿制为主,创新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劳动力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等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一直处于利润最薄弱的加工生产链条,产业附加值偏低;长期受单一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没有及时把握好互联网机遇,受电商的冲击,发展势头每况愈下……中山市华人时代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璇认为,“沙溪休闲服、大涌牛仔服、小榄内衣昔日风光不在。这一两年来,沙溪的柏仙多格、东升祥兴集团等大型服装企业相继倒闭,影响甚大”。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陈锦康说,2016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就当下面临的经济、人口红利和外部环境换挡,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任何一项都足以改变中国整个服装行业的格局,更何况是所有冲击叠加在了一起。一直在关注中山服装产业出路的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认为,在目前中山18个专业镇、众多集群产业内,最早进入瓶颈期的是服装产业,困难最大、挑战最大的也是服装产业。如何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里突围,已关系中山服装产业的生死存亡。

(一)缺少龙头企业。

中山纺织服装企业众多,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308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平均产值为1.12亿元,产值最高的不到20亿元,最低的只有2000多万元,更多的是未上规模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与江浙、福建等地相比,缺少像雅戈尔、太平鸟、七匹狼等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陈锦康分析,2016年资本力量将继续大举进军服装行业,截止目前,共有15家服饰企业出现在IPO排队名单里,而且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选择了在上交所主板上市。15家服饰企业有10家选择在上交所上市,占待上市服饰企业的三分之二。在现今,企业要做强做大,缺少资本运作会走得很困难。

(二)大多处在加工制造环节。

虽然目前中山纺织服装产业链较完善,但是以加工制造为主,在品牌塑造、款式设计、工艺改进方面欠缺,尤其是近几年,中山市不少企业已经成为江浙和福建等地服装企业的代工厂,消耗了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资源,只赚得微薄的加工费。小榄镇商会常务副会长欧钜伦称,近年来,大品牌正呈现往上走的发展态势,资金、渠道充足,不少自有品牌企业逐渐变成了围绕这些大品牌企业做加工,逐渐失去了自主品牌。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由于以代工为主,当上游的品牌企业“撑不住”的时候,下游的加工企业受牵连在所难免,从而陷于被动发展的窘境。品牌创建一直是中山服装产业的心头之痛,丘树宏称:“服装品牌创建,中山在全国走得最早,却始终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叫得很响亮的品牌还没有出现,品牌的号召力仍没有集中形成,下来一定要创建品牌,不创品牌是没有出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企业共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16个(件),其中服装行业共有省以上名牌名标仅有22件,含中国名牌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如大涌有两个区域品牌,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红木家具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牛仔服装这一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处于逐步下降的态势。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

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更新不快,中高级专业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众所周知,与不少轻工产品一样,时装的周期很短,款式更新换代快,如果产品缺乏创新,产品积压就会对库存造成压力。库存压得太多,资金紧张,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与此同时,近年来,银行对纺织服装产业的金融政策大幅度收缩,这个产业更加举步维艰。目前不少倒闭的服装企业,资金链断裂无疑就是压死其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年来,“双十一”沦为了众多企业“清货大战”,一年只为这一天。丘树宏认为,一定要从传统走向高端,而且要一下子就走到前面,跟着别人走是没有希望的。

(四)人工贵、招工难。

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高企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众多纺织服装企业难以承受之痛。大涌镇党委委员谢巧明介绍,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原来大部分国外服装订单,逐渐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本地劳动力成本高企是原因之一,在大涌做牛仔服装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但是在东南亚只需要300—500元/人,再加上社保、环保等问题,不少订单都“跑”东南亚去了,导致大涌牛仔服装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如今不少企业开工不足。业内人士调查发现,平时驾车走在沙溪、大涌等镇区,不少厂区拉出招聘横幅,打出工资数千元以上的标语,仍是工人难求。劳动力充足且低廉,受此诱惑,近年来不少企业“出走”河南、江西等地,甚至把工厂搬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二、机遇与挑战:对中山装与中山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的休闲服装企业已经走过了同区域博弈的阶段,几个重要的休闲服装产业集聚区都已经形成各自的定位与发展特征。如广东沙溪致力于打造中国休闲服装潮流的策源地、中国休闲时尚标准的代言地;福建石狮致力于打造闽派休闲服装的中国名牌;江苏海虞致力于建造休闲服装的商贸航母;浙江乐清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休闲服装制造、销售与研发中心。下一个阶段,对政策、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剧烈争夺,将使中国休闲服装行业进入以区域为代表的跨区域资源博弈。在这种背景下,以代工起家的中山纺织服装企业,必须鼓起重新出发的勇气,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段延伸,不再为他人作嫁衣裳,进而在这一轮博弈中拔得头筹。

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指出,中山装对于我市来讲,既有自豪感,也有危机感,更有使命感;做不好,对不起孙中山先生。关于我市服装产业发展,他提出打响“中山装,中山造”的口号,建议将中山打造成为中国服装科研制造基地。这个“中山装”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特指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二是泛指中山的服装产业。此前市委书记薛晓峰表示:“传统产业不是落后生产的代名词,我们把专业镇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目标就是使传统产业成为优势传统产业。”沙溪镇镇长陈顺葆建议推出中山装设计大赛,以扩大中山装在国内的影响力。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的李乐平研究员认为,中山装是20世纪中国最闪亮的政治符号,是中山先生政治理想的美好外在体现。广东服装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刘璇建议,我市应当以中山装文化为核心,打造华服(中山装)文化产业基地。

(一)建立企业、镇区、市政府联动机制。

去年,中山市服装产业联盟成立,成为中山首个由政府牵头成立的跨区域性产业联盟,将通过整合金融、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培训、展览、物流等领域资源,做大做强中山市服装产业。希望市各有关部门、相关镇区重视中山市服装产业联盟的发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丘树宏认为企业、镇区、市政府要形成联动。打比方说,某镇区要开展休闲服装展,中山市政府为主办方,按照目前的机制,往往还是镇区在“跑来跑去”,形象地说,市政府好比坐台一样,你镇区请了哪些人来,我相应派领导参加就是了。建议市政府要唱主角,真正参与其中。“打比方说,展览会要去邀请国家、省的领导参加,一个镇的书记或镇长,人家一看,可能就不会理会他们,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权力和资源的问题。”因此,须建立企业、镇区、市政府联动机制,分工合作,企业是市场主体,镇区是提供服务的主体,市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和行政领导主体。

(二)设立每年一次的中山服装时尚发布平台。

沙溪镇镇长陈顺葆建议,借今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由市政府主办,设立每年一次的中山服装时尚发布平台,举办2016年中国(中山)中山装设计大赛、中山装时尚文化颁奖晚会,为纪念活动添彩,也为中山服装产业加油。以后每年可根据中山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设定不同的主题,打造中山时尚的行业话语权,推动中山服装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同时,座谈会上,多位人士在发言中均希望市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山服装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建议设立产业集群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市级行业共性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动行业整合、智能制造等核心环节的落地与发展。

(三)打造中山的“网红”设计师品牌。

中山纺织服装产业中高级专业人才不足,创新力不强,以仿制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对此,陈锦康认为,中山休闲服装产业未来在于培养“中山设计”,建议打造中山设计师品牌的展示/创新/孵化平台。具体是,将中山各个镇区的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出来,集合各产业集群镇的优秀企业和优秀设计师与国内的相关优质资源对接,打造本土的智能服装及中山的“网红”设计师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与国内顶尖的时尚机构、服装类咨询服务公司,国家级的优质服装展会等资源整合及合作,打造“中山设计”。与休闲服装、牛仔服装不一样,内衣有很多标准化生产,因此,小榄镇商会常务副会长欧钜伦建议,整合服装产业资源,内衣企业可一起探索共性工厂,或共同出资,或通过众筹模式。此外,市政府确定沙溪镇为全市服装行业的“电商”试点镇,建议要出台具体的规划和政策,而且全市要以沙溪为中心,不要各自为政、各自“张网”,否则只能一盘散沙。

(四)打造中山装文化产业基地。

中山市华人时代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璇认为,中山装、旗袍等华服中国风的逆势回归,给当下低迷的服装产业,带来一股强大的春风,建议把中山装作为中国人的正装,打造成华服(中山装)产业基地。目前国内已发展起来两大华服产业基地,以苏杭丝绸为核心的“杭州华服产业基地”,主要以旗袍为主;以唐朝古都文化为核心的“西安新唐装华服产业基地”,主要以唐装文化为主。刘璇认为,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此时,打造华服(中山装)产业基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山沙溪、大涌、小榄拥有成熟的服装产业,并且有诸如华人礼服、礼部尚书、华人时代等专注中山装经营发展的一批服装品牌企业,还有一些旗袍和汉服生产企业。“就像西装于中国,有意无意代表着西化与开放一样,中山装一直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于共和、民主、平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刘璇建议,打造华服(中山装)文化产业基地,一定是文化走在前面,这跟以前创建服装产业基地的思路有一定的不同。同时,举办“中山装文化节”;通过“三旧”改造,打造中山装文化创意街区,把中山装文化创意与商贸、旅游等有机结合。“为什么中山装自其诞生,影响中国一百余年并继续在深刻地发挥着政治理想的继承与发扬的象征作用,这就是因为文化价值是无限的体现。”丘树宏建议,中山装要借助政治元素,突出文化元素,借助精品化,走向大众化,中山装仅有精品化是不够的,还需要走向广大老百姓。为此,可推动中山有条件的学校校服,其中有一套是立领中山装;在中山中职高职学校的服装专业,推广与华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班,培养中山装制版师等相关人才。

(五)智能服装成为新的趋向。

衣服,远不止“包裹身躯”那么简单了,亦不只是款式的美观与得体,更是讲究穿着的舒适和个性的表达。无论是女装世界,还是童装天地,各个领域都在竞争中升温,智能服装也不例外。智能服装原属尖端领域,随着服装行业日益红火,嗅觉灵敏的商家们拓宽了其原先狭小的市场空间。在未来几年里,我们的衣柜里将会塞满这样的智能衣物——能够读出人体心跳和呼吸频率的“聪明衬衫”;能够自动播放音乐的外套;能够在胸前显示文字与图像的T恤衫等等。一些知名服装公司(如耐克、红豆、Levi’s)、计算器业巨头(谷歌)等,已经纷纷开始研发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服饰”。这种服饰兼具时髦的设计和超强的功能性,十分符合服装业目标消费者的未来需求,这些消费者包括专业人士、年轻族群和运动爱好人士等等。因此,在“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服装“智”造也将成为服装行业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方面,中山纺织服装企业已开始试水。巨邦公司已研制出防水防辐射面料,进一步开拓市场;通伟公司建有无线缝合车间和服装吊挂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堡威定制公司自行研发出一套集三维人体建模系统、远程非接触智能人体测量系统和全自动单件单裁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服装智能定制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要,市场前景良好。技术创新发展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益的提升,也为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前,纺织服装行业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洗牌,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即将退市,具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纺织服装企业的大突围,以前靠的是“勇者”,如今更多靠的是“智者”。因此,在这轮洗牌中,增加产品设计含量,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拓展商业渠道,加强资本运营,才是中山纺织服装企业的出路,从而真正实现“中山装,中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