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从民主党派政治地位的变化看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进步

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作者:何 丽 娟  
  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使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从酝酿、实践、向规范阶段发展历程,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也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从被改造对象、资产阶级政党、到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再定位为参政党的变化和发展。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稳步地推进。现今,民主党派受到社会、政府的充分关注和尊重。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各民主党派也开始恢复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停止的组织活动。但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民主党派心有余悸,把自己作为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对象,不断加强自身教育,小心翼翼地地配合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做。此时,中国正酝酿着一场艰巨的政治体制改革,在那段空白期,民主党派的任务不明确,民主党派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民主党派形同摆设,社会地位较低。
  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吹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号角。《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地位,使各级党组织对民主党派的工作引起重视。就中山市而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民主党派没有固定的经费和办公地点,有些党派没有专职干部,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在89年《意见》颁布前,七个民主党派机关还挤在不足200平方米的三个房间里办公,七个党派共用一台电话,办公设备十分简陋,党务经费开支非常紧缺。《意见》颁布后,中共中山市委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改善民主党派办公条件和增加经费,89年,全市七个党派只有9.5万经费,以后逐年大幅度增加,到2008年下拨经费400多万元。同时,每年还就民主党派重点调研课题再另拨专项调研经费,从而保障了民主党派的党务工作正常运作和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1995年,民主党派机关搬进了新建的市政协大楼办公,所占面积2000多平方,比过去增加了10倍。政府还多次拨出专款,为民主党派机关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备,使民主党派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中共中山市委在贯彻《意见》过程中,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在《中山日报》开辟“歧海同舟”每周专版,由市委统战部牵头,鼓励各民主党派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并开展评比先进等活动,调动各民主党派成员撰稿的积极性,通过的《中山日报》、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民主党派的工作,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有关部门和市民对民主党派引起了关注和重视。但作为一项政治体制的变革绝非易事,在贯彻执行《意见》的实践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出现,中共一些领导对多党合作的认识不足,往往把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看成中共上级党委与下级党组织的关系,实践推进不力,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案的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意见》的落实。
  中国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共十二大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8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各个领域,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合作。民主党派利用自身人才荟萃、知识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促进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真诚接受民主监督,在制度上保障了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大家共同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了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005年,中共中央又先后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使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就中山而言,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培养和政治、实职安排。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中山市委制定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中山统一战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意见》把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成员的培养纳入到干部队伍培养总体规划,坚持党内外干部同步规划、同步培养、同步使用、同步管理原则,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集中培训等形式,努力培养和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人士后备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方面,在373名人大代表中,党外人士有141名,其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名;在338名市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有194名,其中市政协常委34名。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中配备了七名副厅级党外干部,其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名、副市长1名、副主席4名。7个政府部门配备了民主党派成员担任领导职务,1名无党派人士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在24个镇区中有8个安排了党外干部担任副职领导,占中山镇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山还在党外干部安排力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个民主党派成员分别在三个局级部门任第一把手,实现了党外人士担任行政正职的突破。
  坚持把民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三会”(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制度,平均每年召开7—8次各种形式的协商会、座谈会和通报会。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重要决策、换届人士安排出台之前,十分重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把他们的合理意见、建议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决策中。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山将民主监督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与论监督等共同构成监督体系,保障共产党为人民执好政、为人民掌好权。中山从1995年8月起聘任第一批13名特约教育督导员、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揭开了中山特约“四员”的序幕。目前已到了第五届,共计33名。在坚持和完善特约“四员”工作的基础上,还安排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税系统特邀社会监督员、警务廉政监督员、质量技术监督员、人民陪审员、文化市场监督员、环保监督员和电力行业行风社会监督员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取得新的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不断的发展,大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民主党派在人大和政协这个政治大舞台上,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深入实际听取民声、了解民意、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敢说真话,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议案、提案,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重点提案,市领导亲自牵头督办,多次与提案人沟通,听取意见,有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政府的务实行动激发了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提案对建设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制社会、文化名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民主党派受到社会的尊重。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力和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的加强和提高。回顾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刚刚起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入。我们致力于探索的、应该是、也只有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日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形式。为此,执政党和参政党仍需继续努力,创造出既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