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感受秦淮河

发布时间: 2010年01月15日    作者:刘建芳  

  秦淮河对我最初的感觉,还是朱自清先生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的、有些羞涩的河,河水是碧阴阴的,河上漂着些残脂,在浆声里颤动着些暗香,在灯影里送来些笑语。在凉风凉月的陪伴下,作者带着微微的酒气,离开了灯船,心绪是“悄默”的,只有远处的繁灯依然,告诉你这是一个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地方。
  当我有机会亲自来到秦淮河畔时,是在一个下午,没有听到秦淮河的浆声,也没有发现秦淮河的灯影,但是却看到了秦淮河一带游人如鲫,商贾如云的热闹繁华景象。
  站在文德桥上,脚下就是那条著名的秦淮河。
  河并不宽广,河水也不够清净,还带些杂物,水流缓慢,有些沉重的样子,似乎是担负不起太多游人拥挤吵杂的缘故,但它确是一条不普通的河,这是一条历史名河,一条承载了那么多人文史迹的河。
  因此我尽量在这里站久些,望着河水,望着河水两岸,视线避开游人,想去发现我心中早已神往的一些东西。
  这文德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诗仙李白曾在这座桥附近的酒楼上对月饮酒,那天是农历11月15日,只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诗仙乐了,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从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们都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萌生着秦淮夜谈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佳话。
  往文德桥的南边看,还可以看到乌衣巷。乌衣巷是秦淮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中唐朝“诗豪”刘禹锡的华章“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使乌衣巷名更加远扬千古。这首诗发思古之幽情,慨叹沧桑之变,哀挽望族之衰,蕴藉含蓄之美,是千古绝唱,历来脍炙人口,引得历代多少墨客游人来此访古探幽。
  其实,现在十里秦淮的中心应是夫子庙了。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庙宇,又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夫子庙周边由学宫、江南贡院、状元楼等荟萃而成,形成了夫子庙建筑群,这里是秦淮风光的精华。隔着秦淮河,一边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这里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一边是“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文庙,这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一河两岸,格调不同,风情迥异。“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如今,夫子庙前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这幅楹联,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秦淮河,是一条万古多情的河水,从秦始皇东巡金陵,开凿河道,破除王气,引淮水北流入江算起,这条河一直在流淌着。秦淮河,确实承受了太多的人文史迹,见证了太多的岁月沧桑!
  就在夫子庙的对面,秦淮河畔南岸的“青砖小瓦马头墙”上,有四个手写大字“秦淮人家”。这些“人家”,不禁使人想起了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苏轼、王安石、王羲之、顾恺之、吴敬梓,吴承恩、唐寅、康熙、乾隆等人,他们都到过这里,为秦淮河注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她们也曾在这里婷婷而至,袅袅而来,或呤“杨柳岸晓风残月”,或“隔岸犹唱《后庭花》”,为秦淮河添上了一笔锦绣文章。 
  在历史长河里,十里秦淮几起几落,几度繁华,几度衰败,总使人感到时代的变化,感到一种历史和人生的沉重与短暂。
  而不变的,只有秦淮河水,依旧缓缓东流。

  (作者系中山市政协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