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活水清泉

发布时间: 2011年08月30日    作者:高渭彪 原市政协副主席  
  1994年2月,我被推举为中山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界别为“特邀人士”。紧接着被选举为常委、副主席,于是,从“专技”转身成了“专政”。
  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山石岐人,在外省市读书、工作三十六年,三年之前才回归故里,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对中山市新近的人物、事物知之不多。换届时,上一任三位专职正副主席、秘书长都同时退休回家,位于民权路1号的政协小楼显得有些空寂,欧家礼主席以及古干清常务副主席因工作关系仍留驻原单位,其余各位副主席皆为兼职。是时,我参加市里各种会议、仪式,东南西北迎来送往的接待每日都少不了。开初觉得晕乎乎,冷静思考,这些都是了解市情国情的机会,正好应对欧家礼主席“吸取营养,大胆工作”的亲切嘱托。
  第七届政协办公室人员相当精简,总共十来位同事,人人相处亲密和睦,对新来者关切帮助,如今回忆亦难忘。初入政界,从学习政协章程,了解四套班子及政府部委办局设置,镇区分布及其特点开始,之后学习改革开放、引资招商政策办法,经济结构转变,农村产权变革、市政建设、文教体卫、公检政法动态、港澳台侨关系等等,有回炉入校的感觉。坐会、坐读、坐饭席,感觉得“虚”。在主席会议分工时,我提出动议,联络政协的农村委组(当时三乡、翠亨、沙溪、小榄、黄圃五个镇设立政协组),得机会很快把全市各镇“通读”了一遍。
  1995年3月8日,市政协搬到兴中道1号新大楼,我被分配到201号办公室,每日敞开大门。如果有外勤,在门上贴一字条,写明去何地办何事(当时未有手机)。如此一来,好像心照不宣地,办公室成了各界人士喜欢踏足的会所,电话成了热线。
  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为了加深认识,选择拜访其工作单位,作些沟通。国营、集体企业转制前夕,“危机”之声不断传来,我私访(以工程师身份,不通知其单位领导)重点企业技术人员,听到了隐藏的心声。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虽然换岗从政,因为“本性难移”,所以对于“长袖善舞”、“有为才有位”这些政协名言很容易理解与共鸣。1995年中,中山市首家污水处理厂准备与美国AB公司进行设计谈判,知道市环保局求助,我报告政协主席后,以工程师身份参与全程谈判。污水厂建设过程出现难题,工程延误,我约见有关方面,又到工地研讨,促进工期。
  改革开放之初,火炬高新开发区成立,外贸企业、外籍人员,外国设备蜂拥而入,进入政协之前,在开发区工作时便察觉外语翻译人才十分紧缺,便参加发起,组建中山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加快凝聚、培养,提高外语翻译人员水平。进政协上班之后,仍参加协会活动,利用晚上编写中英语技术词集,分交到会员。利用星期天给会员讲科技英语翻译技巧课。且不说协会效果如何,通过与大量新进中山的科技人员的接近,可以了解其工作、生活、心态等许多实情,又通过这些朋友了解到当时外资企业的状况。
  1994、1995年,中山经济迅猛发展,人才吃紧。看到各部门向政协投过求助的目光,我也不想只做“空头×××”,有机会再去干些老本行。市政府组织高平工业区立项论证时,我指出应当十分谨慎对待占用珠江水环境资源容量之得失,庄重提出“总量控制,严格管理”八个字。中山市那时还未曾培养出一个环评专家,作为唯一进入广东省专家库成员,一些大项目的环评就由市里推我去。
  在职政协时,应要求参加中山市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活动,作为科普讲师团成员下乡普及科学知识,支持科普基地及行业技术中心的建立。
  政协分工的调整,我分期对口过规划城建,科技、农业等方面。遵照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神,凡是需要论证的重大项目,我必定认真参与。摘要有:横门外填海造地100平方公里项目的再论证,提出地质和环境不可行意见,否决此项目。中山市新建垃圾处理中心选址勘探,否定百面璋谷地,以保护五桂山自然及水源环境。蒂峯山综合垃圾处理项目方案论证,提出对建筑垃圾处理新思路,建议删除该分项,停止无谓投资,避免向大车村征用一千亩水旱耕地。粮田保护区规划论证,提出“阳奉阴违”观点,将“粮食用地”概念转变为“生态产业保护地”概念,免致中山市农村及农民的贫困化。对北京土人环境艺术公司设计江畔公园审核,提出多项景观人性化及南方特色水环境改良意见,将“江畔公园”正名为“岐江公园”。此外,还有五桂山自然保护区、城乡污水处理、岐江水环境与景观规划,提出质疑“消灭工业空白村”决策,镇村工业布局整顿进园理念等等。
  帮助民间解难也是政协职责,如一度流失的科技人员;质量与安全问题突出的古镇灯饰;饮水与出行双困境的坦背镇永丰村……,将实情通报至政府部门,督促解决。
  1994年5月某日,我进入政协不到三个月,办公室送我一个大邮包,是省政协转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通知,要求中山市政协参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劳动力转移”调查,盖了几枚大红公章的通知下面附了厚厚一本工作细则。见工作浩大,时间紧迫,即电话报告主席。欧主席表示来不及召开主席会议,就由我全力操办。召集五个农村委组组长,宣讲调查内容,商定设点布局,安排进度,即刻开展工作。又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配合调查。我穿梭企业、镇村之间,陪同政协委员实施作业。综合所得,执笔写成“中山市劳动力市场问题”调查报告,上呈北京。11月份奉命赴京参加总结表彰会,领取奖状。1995年3月,接到北京指示,经过一番跟踪调研,撰写了“之二”稿。中山市政协成为国务院、全国政协相关部门的常设专题联系单位。我感受,一件成果有如一件作品,汇聚了一个个政协委员的才华智慧,体现人民政协的高度凝聚力。
  前瞻性思维是政协领导的素质要求,若能做组织者,必须首先是个参与者与思考者。我在大会、报章,与市领导座谈协商方面做了些事,如“中山市城乡生活污水问题及对策”、“关于编制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思考”、“善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解决中山市科技人员退休工资过低问题,扫除科技兴市一大障碍”,“拓宽政策研究门道,减少决策失误”等等。
  七届政协期间,还没有信息化,办公室没有电脑。每日有大量文字资料来,有四套班子的通报,市内各机关单位、镇区的动态报导,史料方志,会议文件,各类总结,各种章程法规,还有各级统战、党派工作的文件信息刊物,十分丰富多彩,所有文本并无一件需要圈阅签批。假如懒惰,放一边就是了。不过,这些都是劳动成果,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我将其分类为必读、存用、备看三个等次,每日工作日记写阅读摘要。汲取“营养”在内,实践调研在外。里应外合,才能思之有路,言之有据,文之有信。
  参政议政是党赋予民主党派的使命,政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大舞台。做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加大参政议政力度,提高素质,是所必须。
  七届政协始于1994年2月,在此前多年,中山市已有六个民主党派先后建成了市委会,组织机构健全,各有多位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富有参政议政经验。此时,九三学社在中山有六位社员,成立一个小组,直属于九三广东省委会,不算中山市地方组织,未列入人大政协界别。为了不辱使命,九三小组诚心向各党派学习,矢志奋进。每个月择一个休息日过组织生活,学习社章、统战理论政策、政协章程、参政议政渠道,提案的形式与程序等等。除了社员百分之百参与学习,还有一些联系对象(有入社意愿,处于相互了解中的科技界朋友)参加。我及时向成员通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中心,政协工作动态,市内重大情况等,组织成员下工厂,到农村实践调研,从年头开始就筹备,年末形成政协提案。我们的“幕后委员”真的不辱使命,在1995年2月政协七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寻找中山市家电产业发展新出路”,成为中山市政协历史上首批优秀提案之一。
  九三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开放式的,经常邀请科技人才集中的单位,如环保局、技监局、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各大医院当中朋友一起到基层去。九三成员与朋友们一起感受社会,一部分“新中山人”也可以通过九三学社的参政议政渠道回报社会。九三学社顺应潮流健康发展,人才汇聚,朝气蓬勃。1999年9月18日,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成立,拥有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人才,有省级、市级政协委员、有市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中山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一直受到各兄弟党派关心支持和帮助,一起组织活动,一同为建设中山出谋划策。九三学社适时主动将一部分优秀发展对象推荐加入到各个党派市委会,各党派亲密一家,共同营造共荣同进的好氛围。在政协大舞台尽情发挥。
  时光跨越半个世纪,回味走过的历程片段,感受到:民主党派成员同政协委员持之以恒,一笔一画,合力绘写出一段山水长轴。汨汨清泉汇成了高山流水,曲折回肠,仍在探索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