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委员风采 > 正文

老板们的“奢侈爱好”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06日    
老板们的“奢侈爱好”
他们把个人文艺爱好逐渐做成公益事业,展现中山企业家新形象
来源:中山日报 2013-02-25 第 6651 期 A12版 发布日期:2013年2月25日 
萧社和创办的大涌美术馆是我市第一家公益性美术馆。

  在龙泉博物馆,蔡美娟向记者介绍她收集的大量古灯,她觉得这些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和能量。

  在普通人眼里,老板们的个人爱好总是很夸张、很奢侈。比如,红木家具公司老板萧社和喜欢书画,他就建一间美术馆;酒店经营者蔡美娟喜好收藏,她就弄一间博物馆;还有喜欢粤剧的老板,干脆搭个戏班子。他们多数是中山第一代创业家,企业做大的同时也伴随着财富不断增长,有能力把个人爱好玩到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不过这些懂得分享的文艺老板们,也把个人爱好逐渐做成了公益事业,众乐乐是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在当下遇到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一边是文艺界的呼声与奔走努力,一边却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和少有兴趣。企业家资助并参与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推广,是近几年来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那些处于财富金字塔上层、热爱文艺甚至本身就极具文艺气质的老板们,给大众提供了更多亲近和了解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途径。以萧社和、蔡美娟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家,成为中山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很重要的一股推动力,他们身上也显现出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山企业家新形象。
■馆长:老板们的特别身份
  岁末年初,大涌美术馆另选新址扩大面积。馆长萧社和是中山知名企业家、红木家具行业第一代创业家,也是一位活跃在中国书画艺术界的收藏家。这间于2010年11月正式揭牌的美术馆,两年多来已经举办了影响甚广的书画艺术展十多场。可谁能想到,它只是藏身在南方小镇一条不起眼的窄街旁,楼下是萧社和气场强大、配以名家书画点缀的和业居红木家具展览馆。
  在红木家具行业,很少有人不识萧社和,熟悉他的人都称他和哥。美术馆馆长这个身份,在他诸多身份之中,是他比较偏爱的。
  “为什么要投资建一间美术馆呢?”
  这是许多人见到萧社和之后必然会问他的,可他总是一脸招牌式的开怀笑容,笑而不语。
  坐在和业居红木家具展览馆内萧社和古典气质的办公室里,他一边吃着用盐水浸过的番石榴,一边笑谈与书画艺术界好友们的趣事。“能够邀请到那些名家来小镇办展,已是幸事,若能讨到他们一两幅字画,就是美事了。”
  萧社和的好朋友,古镇龙泉酒店总经理蔡美娟,人称娟姐。早几年她热衷于红木家具收藏,而萧社和正是红木家具行业的专家。如今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别身份——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副会长。
  “国学促进会的成立,他俩是主要推动者。”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秘书长潘冬晖告诉记者,国学会举办活动,其他人或许因事耽搁而缺席,但和哥和娟姐几乎场场必到。
  正因为喜欢收藏,蔡美娟干脆创立了一间博物馆——广东省龙泉博物馆,自己担任馆长。这间藏身于酒店内的民间博物馆,拥有古灯、陶瓷、书画等藏品超过2000件。
  蔡美娟年轻时就喜好文艺,特立独行地组建了一支女子舞狮队。那个长辈们总是告诫年轻女孩不得抛头露面要懂得矜持的年代,她甚至被村里的老人们训斥“女人舞龙舞狮就是伤风败俗”。不过,即使后来经营酒店很忙碌,二十多年来她也从未丢弃过自己的爱好。
  2011年6月,她和女子舞狮队应邀到法国参加国际音乐艺术节。当坐在法国街头,看着那些斑斓的灯光,她想起了家乡的灯。“同样是灯,为什么人家的灯就能够卖出高价钱?那时候心里情不自禁涌出一种想为家乡这盏灯做点什么的强烈心情。”此后,她花一年多时间大量寻找古灯,让龙泉博物馆在2012年底以古灯收藏为特色入选广东十大民间收藏馆。
  走进酒店大堂,灯光下,记者仿佛看见一座汉代古灯穿越时光,寂静地定格在祭祀台上绽放华彩。一有时间,蔡美娟就会静静看着这些古灯,她觉得这些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和能量。为这些藏品她已经投资超过亿元,却没有想过要拿它们去做交易。
■个人爱好逐渐做成公益事业
  在普通人眼里,老板们的个人爱好实在很夸张、很奢侈,在商海多年打拼积累的财富,确实足够让他们把个人爱好玩到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不过记者也发现,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文艺老板”,很懂得分享与传承的意义。他们把个人爱好逐渐做成了公益事业,众乐乐才是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大涌美术馆的前身,只是和业居家具卖场楼上一间小型私人收藏馆。从事红木家具行业三十多年的萧社和,多年来致力于国内外艺术家作品收藏,结交到一大批文人墨客、各界名家。在这些好朋友的影响下,萧社和渐渐萌生了办一间美术馆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念头。
  这是中山第一家公益性美术馆。开馆两年多来举办的艺术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方胜从艺五十年书画篆刻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书画精品展、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师生展、第二届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邀请展、燕赵风河北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等。
  “一个小镇的美术馆能够达到这种规模,在广东省也是屈指可数的,其影响范围已不局限在中山了,它的落成给中山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传播艺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涌镇一位副镇长如此评价。
  蔡美娟的龙泉博物馆也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眼下整条街正朝着古典灯饰街的方向发展。
  据记者了解,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一直免费开放,除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工作人员休息时间外,其余时间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6时对外免费开放。蔡美娟还鼓励酒店里的服务员自愿报名担任义务解说员,打工妹们都有机会学习藏品背后的历史。
  因为展示专业与藏品丰富,龙泉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在2012年挂牌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中山创作基地和广东省文史馆中山创作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都曾来此采风。
  蔡美娟说,此前古镇灯饰多是仿造国外品牌,中国传统元素被忽视。“做了古灯收藏以后,我发现中国灯饰文化极具内涵,已经有不少灯饰设计师来这里获取灵感。”
  萧社和与蔡美娟这两位老板的个人爱好,如今都做成了服务大众的公益项目,而在中山众多传统文化活动中,老板们出钱出力支持的例子俯拾皆是。中山活跃的民间曲艺社团里,企业家成员是主要捐助人,比如古镇最早的曲艺社七坊曲艺社,两位主要组织者就是私企老板。著名的私伙局一般都是一些老板出于兴趣专门聘请弹奏师傅为自己伴奏而形成。
  古镇企业家蔡永权就特别迷恋折子戏。自小在粤剧艺术氛围浓厚环境中长大的他,事业有成之后,每年重阳等节日都会出资邀请粤剧团到村里给老人们表演。2002年,他承接原江门粤剧团班底,组建百佳粤剧团。有趣的是,以生产点钞机为主的百佳公司文化长廊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产品,而是老板蔡永权的粤剧小生扮相照片。
  老板们把自己的个人爱好逐渐做成了公益事业,他们也成为了中山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山企业家新形象
  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山老板远不止上面这些人,他们只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代表。在他们身上,记者看到了一种引人深思的变化——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山企业家新形象正在形成——当年洗脚上田从小作坊小商贩起家的中山老板,经过市场经济浪潮与时代变迁的洗礼,在向有文化、有思想、有社会担当的新企业家蜕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涌镇的萧社和挑着自己做的家具到沙岗墟卖的时候,沙溪镇村民杨锦荣还不是杨氏果业创始人,只是在市场边上卖水果的小贩。而蔡美娟的老乡们,一批古镇的农民洗脚上田了,简单的加工灯具开始闯荡商海。他们这些人,开启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山民营经济的新篇章,尽管形式有些简单、起点有些低端。
  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不论是打工仔还是小老板,都喜欢在墙上或贴或挂一些自勉的话语。如今在“水果大王”杨锦荣的办公大楼里,仍然还有这样的习惯和景象,随处可见他钟爱的句子被挂在一面墙最显眼的地方。不过仔细瞧瞧,那些句子的内容已经变了,以前是从别处摘抄的励志名言,而现在是他经过二三十年闯荡和思考积淀下来的个人智慧。
  这些个人智慧,被润物细无声地根植到企业家们的行为理念之中。
  萧社和雅致的办公室里,竟然还摆着两个圆餐桌,他平时在这里办公,也在这里和员工们吃一日三餐。即使是生意竞争对手,他也交心相待。从五湖四海朋友们那儿获得的灵感,被他运用于红木家具的细部设计。以“和”为言行核心价值观的萧社和,早已不再是当年挑着家具到沙岗墟卖的青年了,他站到了红木家具产业的前端。
  还有一些老板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塑造了与众不同、面貌一新的企业家形象。每天早晨7点40分,伟莎卫浴公司总经理肖彬都会准点出现在工厂门口,向每位来上班的员工点头、微笑、问早。从2011年开始,这是她每天的第一件工作,只要不出差,她风雨不改。肖彬用家人式的关怀对待员工,创立一套感恩式企业文化,赢得了员工的心。
  直到今年元旦,蔡美娟还是一身盛装打扮,带领女子龙狮队为乡亲们在大街上舞龙舞狮。无论是在法国巴黎的舞台,还是古镇小巷子里表演,蔡美娟都是同样的卖力。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皱纹,但她跳跃着,好像还是那个喜欢挥舞着手里绣球的小姑娘。
  对传统文化艺术发自内心的喜爱,让这些老板们的个人爱好看起来既奢侈又朴素。

对话
红木家具是文化奢侈品
  □记者:你认同“红木家具的文化性使其成为奢侈品”的观点吗?
  ■萧社和:红木家具稀缺的原材料、独特的制作工艺、对于文明的表述功能等特性,都已经具备了成为奢侈品的元素。奢侈品的内涵和源泉其实是精神的、文化的。红木家具恰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价值形态、审美取向的集中体现。这种特有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就是红木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它让很多人为之着迷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中国的红木家具是文化的奢侈品,是艺术品。
  □记者:家具文化该如何传承?
  ■萧社和:传承了3000年的中国古典家具,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在浮躁的社会现实冲击下,在还没有弄懂其文化内涵的时候,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因此“唯材质论”占据主流,严重忽视了古典家具所承载的儒家思想、佛道文化以及内敛的中华美德。
  工艺技术的发明与改良也从未离开文化底蕴这一基础,老一辈匠人是有文化的,他们只是没有文凭。这一点是现代工匠和经营者要重视和提升的。
  国学智慧如何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记者:当一部分企业家在热衷引进西方优秀管理理念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企业家将目光投向中国古人的智慧——国学。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高度认同感的企业家们,试图在企业转型时期吸纳国学精髓改良粗放型管理现状,用新企业家思维剔除家族企业根深蒂固的“家文化”弊端,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杨锦荣:家族经营仍然是民营企业非常显著的特色,尽管很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改良家族式管理的势在必行,但如何打破家族企业根深蒂固“家文化”的禁锢,并非容易之事。所谓“家文化”,最大的特点即是享有特权的人说了算。而所谓说了算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企之主,还包括处在各个管理环节的家族成员或者亲戚们。从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不可否认这些人是企业创立初期的功臣,要让他们走出“家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还需要决策者大刀阔斧地采取一些变革式的结构调整。
  □记者:作为中山国学促进会的副会长,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
  ■蔡美娟:我认为传统必须要继承,但继承传统并不等于就要因循守旧,只要创新部分拿捏得当,可以通过现代人的创新完成再发展,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创新之美。
  比如国学,我们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