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山:“六大建设”构筑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 2007年11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段功伟 方正/文 文智诚/图  

 


  没有深水港,没有铁路,没有机场。目前经济总量排全省第五的中山感到了一种危机。参加十七大归来,中山市委书记陈根楷一连召开了五场座谈会,听取各方对中山发展的建议。
   他扳着指头说:“要实现新的加快发展,必须抓基础。其中一项就是教育。去年中山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过万人,今年又有1万多,我跟教育局长说,如果每年考上1万多,到时有70%的人学成归来,中山就好办了。”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记者:中山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新的动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陈根楷: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我们认为,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山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进步,之所以能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中山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仍然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治社会、文化名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大建设”,努力实现中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中山的经济总量目前排全省第五,但兄弟市你追我赶,势头很猛,中山将来如何实现新的加快发展?
   陈根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出经济发展理念和内涵的重大变化,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这对中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过多年快速增长,中山的发展面临人才、资源、能源等瓶颈制约,生产经营成本呈上升态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来实现新的加快发展。

   记者:具体怎么做呢?
   陈根楷:从中山实际出发,我们考虑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度产业,推动工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按照省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市外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有序推动产业转移。落实技改投入,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优做强,上市发展。依托现有12个专业镇、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370多个名牌名标、免检产品,加大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规划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构建工业购销专业化流通体系,加快金融、会展、信息等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价值链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依托中山特色产业、城市建设、文教卫生体育事业、旅游景点建设,用好“孙中山故乡”这个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三是提高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引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的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明年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记者:十七大报告为老百姓描绘了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幸福图景,中山如何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市民?
   陈根楷:老百姓有两个最大心愿,一是盼望过上富裕的日子,二是盼望过上安稳的日子。
   让中山百姓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让群众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平安中山,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抓住民生与平安两个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全面启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10项民生工程,从改善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实实在在建设一个百姓住得安乐、行得畅顺、吃得放心的美好家园。
   我们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城区预制构件公房改造,市镇两级投入2000多万元于明年上半年完成第三期低保户危房改造。加快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解决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落实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效调控房价。继续抓好城乡绿化,提高环境质量。这几年每年投入3000万—5000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目的就是要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广大市民安居、乐居。为让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我们每年投入1000万元搞食品安全检测,已建成22个检测站。为确保群众出行顺畅,我们今年启动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南外环路已于3月底全线试通车,北外环路、古神公路争取年内建成通车。城区大型停车场正抓紧规划建设,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明后两年我们将投放500辆新公共汽车为市民服务。
   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教育终身化,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优质初中学位覆盖率、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到今年10月底,全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总人次达402万,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占应参保人数的61.6%,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26.3万。从明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将与城镇职工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力争到明年底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记者:听说中山今年可实现村村建立警务室?
   陈根楷:是的。建设平安中山,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愿望。今年底前,全市3000多个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可投入使用,将实现村村建立警务室并配备社区民警。至今年9月,我们已建立村级法律服务室161个,约占全市农村、社区总数的60%,明年底前将实现村村建立村级法律服务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重拳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等领域的安全。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各类事故宗数、信访批数均有较大幅下降。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随着“六大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将在中山大地上得到实现。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中山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如何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条件?
   陈根楷:十七大报告要求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山人文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新的物质精神财富,凝聚成新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珍视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弘扬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中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以提升中山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初定下个月召开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我们要加强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建设包括中山名人馆在内的特色博物馆群,凸显城市象征和文化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文化建设为现实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大做强中山的文化产业。


   中山亮点

  ●科学发展 去年中山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居全省第五。户籍人口人均GDP已达7.3万元。现有12个专业镇、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370多个名牌名标、免检产品。
   ●全民医保 从明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将与城镇职工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力争到明年底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文化名城 中山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该市正在全力建设文化名城,努力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小榄菊花会、中山咸水歌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