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办联合帮扶宝洞村创新扶贫“双到”模式结硕果
2月4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受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的委托,中山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强率中山市政协办调研员冼福全、办公室副主任缪美兰和中山交通运输局纪委书记原涛、中山海事局副局长周强、中山航道局副局长刁国瑜及原驻村干部一行9人到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座谈会,总结三年来“双到”扶贫工作经验,并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实地察看危房改造户住房建设情况,送上慰问品和新春祝福。河源市政协副主席梁国华、副秘书长谢益明,河源市扶贫办副主任邓春华,紫金县委常委、中山驻紫金工作组组长郭明星,紫金县副县长叶建勋、紫金县政协副主席张海星等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中山市政协办联合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谢力生总结了三年帮扶工作举措和成效。据介绍,中山市政协办公室、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中山海事局、中山航道局自2013年5月联合开展对口帮扶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工作任务以来,按照省的工作部署和中山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精心部署、科学谋划、凝心聚力、真情帮扶,瞄准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贫困村面貌改变两大目标,坚持“扶志与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精准扶贫与普惠民生结合”的工作思路,扎实落实帮扶措施,稳步推进帮扶项目,走出了一条以“七重、七抓”达到“八强”的扶贫“双到”工作新路子。一是重责任谋扶贫,实施“结对子”工程,扶贫机制全面创新。二是重产业建长效,实施“抓票子”工程,拓宽脱贫致富渠道。三是重建设强基础、实施“硬底子”工程,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重民生强保障、实施“盖房子”工程,民生福址全面得到保障。五是重智力扶贫,实施“爱学子”工程,增“内力”拔穷根。六是重文化扶贫,实施“文明因子”培育工程,提振精气神,营造“乡愁”记忆的精神家园。七是重党建强组织,实施“强班子”工程,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三年来累计投入和带动帮扶资金950多万元,落实仙人草示范种植基地、金萱茶种植等产业帮扶,5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由原来不足万元跃升至16万元,帮扶全村77户农户进行了农房改造,三年出资60多万元为全村群众全额缴交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帮扶15万元开展奖教奖学活动,兴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用真情合唱扶贫“双到”的“七子之歌”,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使宝洞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双到”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宝洞村2013-2015年连续三年被龙窝镇评为先进村。
宝洞村支部书记邓焕兴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表达了感谢之情,认为帮扶单位对宝洞村的帮扶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真见成效,体现为领导重视、资金投入、帮扶力度和工作成效有等四个“超常规”,使村发生了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贫困户收入全面提高、 “脏乱差”“住房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得到改变、村民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增强等变化。龙窝镇镇长黄少波表示,宝洞村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山市政协办、中山交通运输局、中山海事局、中山航道局四个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和驻村干部的勤勉务实,赞扬驻村工作组是“真扶贫,扶真贫”,群众满意,成效显著。要求村“两委”完善资料资金、项目等后续工作,懂得感恩,并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村经济社会发展。
河源市政协副主席梁国华认为,中山、河源两地渊源深厚,中山市政协办牵头对宝洞村的帮扶,延续了中山人的博爱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举措,做到领导重视、找准路子、拿出办法,使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发生了历史性的、传奇性的变化,成效显著,有目共睹。
“希望我们既有的扶贫成果像一棵棵树苗一样,今后能够在宝洞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中山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强感谢中山、河源各级领导和扶贫部门对帮扶宝洞村扶贫“双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村“两委”以及村民的配合与支持,充分肯定各帮扶单位真帮实促、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高度表扬了驻村干部肩负使命、克服困难、认真履职,带着感情和责任,真情扶贫,千方百计、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既完成好“规定动作”,又拿出“自选动作”, 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脱贫奔康永远在路上”,他希望驻村工作组认真做好“双到”三年资料归档工作,并总结好在完成“双到”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农村现状及基层现实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为今后在推进精准扶贫上闯新路、出经验。宝洞村今后能巩固好三年帮扶成果,着眼于发展长效机制,把茶叶种植、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扎扎实实地管理好,继续推进全村事业的发展。并表示帮扶单位将继续关注宝洞村的发展,继续保持沟通联系,形成后续帮扶和互相学习促进的长效机制。
会上,帮扶单位赠送了东风轮式拖拉机(旋耕起垄机)给宝洞村委会、南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贫困户赠送了春节慰问金,并向“龙窝提线木偶戏”剧团赠送支持资金。紫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授了“龙窝提线木偶戏”传习基地牌匾给宝洞村委会。据悉,驻村工作组获知河源市唯一一个木偶剧团——有着130多年的历史龙窝提线木偶剧团是由龙窝宝洞村邓木开等人在清光绪十年(1885年)从福建引进后,决定开展文化扶贫,一方面积极联系正在将龙窝提线木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县文广新局,并到剧团了解运作情况,另一方面牵线搭桥支持木偶戏艺术走进宝洞学校的课堂。龙窝镇“提线木偶戏”2015年11月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驻村工作组又争取县文广新局将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设在宝洞村并开展公演活动,让宝洞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当天下午,“龙窝提线木偶戏”剧团在宝洞村委会门前展演了一场精彩的木偶戏,为村民带来了浓浓的文化年味,大家对木偶戏集唱、做、念、打和奏乐表演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和木偶道具非常感兴趣,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年轻人举起手机狂拍不止,小孩看着不断舞动。此外,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介绍“龙窝提线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的图片展,同样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钟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