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港“超級聯繫人”名副其實—專訪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12日    

在越南胡志明市中央商務區的新華集團中心,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新華在越南深耕投資四十多年,體現到“一帶一路”的優勢。在拓展“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香港不僅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港商亦可以成為共同投資者、共同營運者,更加是內地的最佳拍檔。他更強調,沒有“一帶一路”的話,我做不了基建,做不了那些大的金融買賣,也做不了併購。

蔡冠深說,新華集團於今年已有60週年歷史,早年走過很艱辛的道路,

蔡冠深的父親蔡繼有白手興家,後來成為著名的海產大王,早年憑着刻苦耐勞的精神,為後代打下堅實的生意江山。

1.webp.jpg

▲蔡冠深說,新華在越南深耕投資四十多年,體現到“一帶一路”的優勢。

父輩打造海產王國

“我父親早年騎七個小時單車由中山運貨到澳門售賣,才可以養家,非常艱苦。他連小學還沒有畢業,怎樣跟別人競爭呢?就是比別人勤力。”蔡冠深憶述年輕時協助父親打江山的艱辛歲月,讓人感受到成功得來非常不易。他說家裏是嚴父慈母,在父親嚴格訓練下,每天承受無比壓力,幸好有一位慈祥的母親,否則自己可能捱不下去。

當年香港海鮮市場的競爭十分大,蔡家為何能夠脫穎而出呢?“別人做的都是大廠,我們是山寨廠,在田灣有4,000呎的工場,地方很小,我們只好做兩班、三班制,用時間攻佔市場,使成本變得相對便宜。”

2.webp.jpg

▲在越南胡志明市中央商務區的新華集團中心

公司不斷壯大

1982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開始談判時,蔡繼有已經半退休,蔡冠深接管公司的業務。當時開始有移民潮,蔡冠深沒有考慮離開,反而趁此機會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加拿大和美國的大城市。蔡冠深便安排打算移民的同事到相關城市協助集團發展業務,成為新華開拓版圖千載難逢的機遇。“香港面對回歸的時候,正好是中國經濟起飛的階段,東南亞也在起飛,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個中國、東盟國家的生產基地,集中在香港,然後輸送到北美九大城市,成為一個環球網絡。”這些都是蔡冠深接班後的業務突破,構建了未來30年發展的新台階,足見把握機遇是何其重要。

新華集團能夠壯大,還有第二個契機,是在1984年。新華集團就在這一年成功投得屯門的一塊土地,並建成目前新華集團的20萬呎海產總部,“有了這個總部,我們就可以把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海產集中在香港,處理好再分發到全世界,建立起我們的海產王國。”蔡冠深自豪的說。

新華集團的成功是典型的香港精神,蔡冠深總結了幾個關鍵元素,第一是要艱苦奮鬥,香港有不少同樣的故事;第二是香港人擅於與時俱進,適應能力強,能時刻注意到香港、中國以至世界的變化,融入世界大潮;第三是創意創新能力很強,這些就是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3.webp.jpg

▲新華在越南的咖啡廠

“一帶一路”助力發展

新華集團到今天已擴展到房地產、金融服務、咖啡生產,以至微生物有機肥料等多個領域。蔡冠深說,新華在越南發展已達47年,在越南的投資已進入收成期。自2013年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後,越南作為東南亞最有活力的經濟體,成為中資炙手可熱的投資地,我們對越南投資環境很熟識,自然成為中資於當地的“盲公竹”。

他強調,香港有很多可以助力“一帶一路”方略推展,並從建設中獲得商機的平台,不論是香港中華總商會、他擔任創會會長的香港越南商會,還是新華集團本身,都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平台優勢,助力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方略和建設的推展,積極參與其中,洞察先機,審時度勢,抓住機遇。

蔡冠深認為,要抓住商機,一是要把握有利於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包括越南加強對接合作,在經貿上實現共同發展、共創繁榮的原則,積極參與,不嗇投入,助力相關國家與中國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共襄盛舉,同時也從中獲得港商自身的發展;另一是要發揮好港商很早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進而深耕細作,落地生根,對當地的風土人情、社會發展和經濟狀況較為熟悉,經驗豐富的優勢,發揮好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務聯繫人的橋樑作用,從中抓住機遇,獲得合作商機;還有一個就是要助力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和互信互利。

他說,新華集團在越南投資創建的文化中心,就是以推廣漢語和儒家文化為首務,現在也是越南一個研究、總結、借鑒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和教訓的重鎮,目的就是要以文化為紐帶,助力中越兩國民心的溝通,而民心的相通,相互了解的增進和互信互利,長遠來看,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展也極為重要。

4.webp.jpg

▲蔡雋思認為要好好向上一輩學習,探索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範疇借鏡他們的創新。

有三重角色

談到香港於“一帶一路”中的角色,他說,“一帶一路”最先要發展的是基礎設施,提供較為充足的能源,這方面要先行,因此就要建公路、機場、港口、高鐵、高速公路、發電廠等,而中國內地大型國企對發展這些項目最為擅長,但大型國企要“走出去”都需要資金,香港的強項是有很多成熟和國際化的平台可協助為其融資、籌資、理財,這就為我們與之合作,在這些方面的投入提供了機遇。這也就是我所說的,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展,實際上也是在為港商自身的發展創造商機,畢竟在商也要言商。

他還認為,中國企業在投資“一帶一路”國家的過程中,香港剛好可以成為最合適的“超級聯繫人”,官方和政府有官方和政府的平台,民間商業團體和企業也有自身各自的平台,可以發揮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香港不單是‘超級聯繫人’,我們是共同的投資者,亦是共同的營運者,我們絕對有能力與中資一齊合作投資,亦都有能力與中資一起營運,所以香港是內地的最佳拍檔。”

他續說,香港既是平台、又是橋樑,是內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替代的。就好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時所說,香港是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台。

他指出,香港強項是融資及理財,助力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方略和建設的推展,本身也就是在為港商自己的發展創造商機,生意大家一起做。蔡冠深坦言,如果沒有“一帶一路”的推展,新華集團就參與不了在投資國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做不了利用集團的金融服務平台,進行大手筆資本運作,包括商業併購等業務。即使能做一些,也很有局限,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機會。

蔡冠深的見解頗中肯,因為他自己便在其中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南進行多年的投資,切實地做到了“超級聯繫人”、“投資者”、“中資拍檔”三重角色。

5.webp.jpg

▲蔡冠深在越南發展的樓盤工地

第三代接班

談及接班問題,蔡冠深指着大兒子蔡雋思說,他已經接班,有些客人說要跟雋思談生意,不理我了。

一臉英氣的蔡雋思幾年前在溫哥華UBC大學畢業後,便進入家族集團工作,其實早在畢業前數年他已經利用假期參與公司業務,“基本上從中五開始就常到公司兼職,隨父親出席很多外交活動和公司會議,現在長駐越南。”

蔡冠深成長路較艱辛,他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學習機會,也經常帶兒子與一些外國領導、官員見面交流;除了在家族集團培訓外,蔡雋思也在暑假期間到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等國際公司實習,蔡冠深笑言:“兒子的鍛鍊比較輕鬆,我當年則比較辛苦。”

聽過父親憶述當年的奮鬥故事,蔡雋思認為要好好向上一輩學習,探索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範疇借鏡他們的創新,“當年能在4000呎廠房做到那麼大的產量,想必有很多創新方法,令我想到其他產業可否循着這個思維加以創新,創造更有效率的模式呢?”

今天香港的年輕人都覺得機會不及上一代,蔡氏父子兩代的看法很有參考價值。蔡冠深說:“大家的背景和起點不同,追求的事物也不同。當年為父親打工,拿一千幾百工資已很高興。父親要我四點多起床,五點到市場,我就跟着做;我的兒子就未必願意,原因是彼此起點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多理念,有他們的想法,也肯定比較聰明。”

從年輕人角度出發又有何體會呢?蔡雋思則這麼看:“換個角度看,難道父親那個年代沒有壟斷嗎?當年有那麼多大廠,為何他能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現在互聯網都把世界聯繫起來,發展機會不比當年少,甚至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多的機會,只視乎肯進取與不肯進取的分別。目前資訊發達,每個人都可藉此增值,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仍然大有作為。”(来源:香港经济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