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湾区时代,中山新型城市怎么建?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15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贤沛  

1997年10月9日,在中山市会议中心,克里斯蒂娜·恩格菲尔德女士代表联合国人居中心向中山时任市长黄子强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2017年在中山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周年之际,“大湾区时代:城市人居与人文”发展论坛近日在中山市会议中心举行,邀请了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俞孔坚、刘士林、马向明等,为中山人居建设再出发建言献策、开方支招,“更注重文化底蕴、人文魅力塑造的人居城市,将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更具活力竞争力”成为了本次论坛的焦点和共识。

著名城市规划大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以二十年来参与中山市城市建设的亲身经历,其表示,见证了中山市敢为天下先的“中山精神”及其在取得城市建设中重大成就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作为岐江公园的设计者,他见证了中山在全国最早开展公众参与决策、最早取消公园门票、最早尊重并保护文化遗产、最早将野草引入城市等种种创举,最早开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设计思路,从而成就了中山的城市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的典范。

著名城市人文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在大湾区城市群时代,中山市新型城市该怎么定位和建设,不仅要认真领会新型城镇化战略内涵,广泛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还应深入思考和研究孙中山先生遗留的城市文化思想遗产。刘士林表示,从文化建设上看,把孙中山城市文化思想作为孙中山文化研究的创新课题,并贯穿于中山市已有的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化、博爱文化、“三名”文化、生态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中,可以为中山市文化建设确定一个“城市化之魂”;从人文城市建设上看,以孙中山城市文化思想为独特理论资源,制定大湾区新型城市群背景下的中山市人文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有效规避中山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文化雷同现象。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发展论坛的举办为中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先机凝聚众智、建言献策。此外丘树宏建议成立全市性的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由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纲,相关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镇区参与,形成孙中山交流合作的整体性机制。

观点

著名城市规划大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

道路建设不能一味围绕汽车需求

交通问题是不少城市所困扰的,传统观念中,认为修建道路、拓宽道路就能解决交通问题,事实上最好的交通是步行、绿色出行,人要走得方便,建议中山这样的城市不要把马路修得太宽,而是从提升路网密度入手,不要围绕汽车的需要去修马路,这也是国内外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要满足每个人开车痛快的需求,势必会几乎将整座城市都变成马路、停车场。其次新的科技可能一夜之间改变我们的交通模式,在未来数年,可能都是无人驾驶汽车,那时的交通模式也将会彻底改变,所以道路建设一定不能一味围绕汽车的需求,不要忘记人的舒适度最关键。

著名城市人文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

城市建设也应突出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是个多元性的文化,包括人口的来源、种族、年龄、爱好,不少专家、学者说城市成为赚钱的机器、文化功能不好,最关键的是城市也泯灭了地域文化,譬如东北、岭南的城市,都是一样的建筑,地域文化变得越发模糊,所以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应从微更新、小地方做起,突出它的文化功能,同时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来开展,让城市也能显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不是大刀阔斧地去修建高楼、道路。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马向明:

以居民美好生活来提升城市吸引力

一座城市的景观,不仅仅是一栋建筑、一条马路,包括人的使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美好生活激发出来的,譬如很多人在一座城市工作、游玩、读书、锻炼,氛围很好,就会给人宜居、有活力的印象,从而吸引外来者在这里买房、创业。当然这些需要公共空间体系来支撑,把分散活动集中起来,如布里斯班南岸,图书馆、公园、运动场所、绿道都是串联起来的,所以人气很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人气更旺更多,这座城市就会被外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