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中山旧楼加装电梯呼唤本地标准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7日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 钟镇信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年过八旬的中山老人凌志坤在家中收听政府工作报告,听到鼓励加装电梯的消息时,感到格外惊喜和感动。

  凌志坤是中山旧楼加装电梯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从2013年开始就多次向中山市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交相关意见建议。如今,他的意见建议正逐渐成为现实。在多方呼吁和配合下,截至去年12月底,中山已完成了3宗旧楼加装电梯案例,中山旧楼加装电梯工作正逐渐进入“加速期”。

res02_attpic_brief.jpg

东区夏洋街63栋的旧楼新装电梯已经投入使用1年多。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关注

  政协委员多年呼吁旧楼加装电梯

  “30年前,我住在单位宿舍6楼,没电梯。老伴有病,行动不便,我就把她从1楼背到6楼,到家之后一身汗水。住高层对老人来说真的很不方便。”对于旧楼加装电梯,凌志坤深有体会,他指出,目前中山仍有较多高层旧楼房,不少老人仍在居住,社会应关注这些人群。

  旧楼加装电梯的诉求源于城市发展更新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叠加。随着城市的发展,凌志坤的呼吁成为了高层旧楼居民的共同诉求。据统计,目前有近75%的高层旧楼居民认为需要加装电梯。

  2010年,石岐区洪家基正街12号的居民首先采取行动。前后经历近3年的申请批复、建设和验收工作,加装电梯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山首例成功的案例。

  此后,旧楼加装电梯话题逐渐升温。从2012年起,不断有政协委员就该话题提建议。2012年,7名时任中山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大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将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问题提至政府议事日程。2015年,5名时任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加快出台〈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的建议》,建议政府加快相关法规制定进程,为旧楼加装电梯制定可操作的路径规范。当年,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

  经验

  全市已有3宗安装案例

  2016、2017年,多位政协委员联名先后提交了《关于解决〈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落地难’问题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民电梯使用安全保障的建议》,关注点逐渐转移至工程操作和实际使用领域。

  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也不断取得突破。2017年1月,东区夏洋街63栋的加装电梯成功验收,投入使用。这是继2013年石岐区洪家基正街12号的首例加装电梯工程后的中山市第二例旧楼加装电梯案例。2017年12月,第三台旧楼加装电梯在石岐区东兴花园G栋落成。

  从用时来看,旧楼加装电梯建设速度不断提速。洪家基正街12号的工程从申请到最终投入使用,前后经历近3年,东区夏洋街63栋则用时310天,石岐区东兴花园G栋则前后用时不到4个月。

  虽然建设工作不断提速,但推进的难点主要是费用分摊和项目审批。九三学社中山市委员会曾于2016年联合企业在中山老城区进行了为期53天的社区调研,发现住户最关心的问题为电梯加建费用分摊问题,关注率达到90%以上。

  年近七旬的郑秀娟是夏洋街63栋加装电梯的发起者之一,也是加装工作的主要协调人。在加装电梯前,她在楼上楼下经历了长达47天的协商期,如何公平、合理分摊费用是其中的协调重点之一。按照规定,旧楼加装电梯的成本需住户共同分担,高层和低层之间需求的迫切性不同,加装电梯需要经过该楼2/3户数的同意,分担数额难以协调。在夏洋街63栋成功加装电梯后,五桂山阳光翠苑小区也有业主希望加装电梯,但后来最终因分摊费用和后期维护等问题搁浅。

  “加装电梯费用动辄几十万,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接受的。”就费用分摊问题,凌志坤今年1月向中山市政协提交了《推进旧楼合作加建电梯业主交费使用模式 加快我市旧楼加装电梯进展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指出了目前中山推进旧楼加装电梯的3个难题,其中一个就是费用筹集问题。为此,他建议中山可试行政府、企业和居民合作加建的模式,通过政府或企业先行垫资的方式减轻居民负担,从而加快加建速度和推广程度。对此,中山市政协作了回复,并指出将发动政协委员就该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提案。

  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则认为,目前国内如北京、上海、深圳、惠州等地在旧楼加装电梯方面都出台了补助政策,中山可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人性化、扶持力度更大的政策。

  至于项目审批,已经逐步得到简化。2013年,在没有相关政策文件和前例可依的情况下,石岐区洪家基正街12号的电梯加装工程从提出申请到正式完工验收花了近3年时间。夏洋街63栋的案例虽然审批用时大幅缩短,但操作上仍是由居民主导,也未能形成可供大范围复制的模式。

  直至到第三例成功案例,在政协委员提案的促进下,审批流程由原来的20项减至10项以下。该台加装电梯安装工作采用电梯公司“一手包办”和部分垫资的方式,只用了不到4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该台电梯也是全国首台自动解困物联监测电梯,乘客遇到电梯故障时只需30秒就可自动解困。从审批、安装、安全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示范经验。

  远景

  形成旧楼加装电梯本地标准

  中山市政协委员梁士伦持续关注中山旧楼加装电梯问题,并连续在2017年和今年联手其他政协委员,撰写相关建议和提案。今年中山两会期间,梁士伦联合其他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依托国家电梯产业基地优势打造旧楼加装电梯示范城市》的建议。

  梁士伦认为,中山作为国家级电梯产业基地,在推动旧楼加装问题方面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中山可发挥该优势,加快推进解决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同时,中山可通过在旧楼加装电梯以及改造老旧电梯,推动电梯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和物联网新技术应用,做强做大中山电梯产业。

  为让旧楼加装电梯工作更具操作性,梁士伦建议中山可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在政府支持下由专业性协会或相关的龙头企业制定更细、更高的既有楼宇加装电梯的本地标准,同时,可在楼房档案资料、规划设计报建、楼宇安全和小区环境影响评估、电梯选型和新技术选用等多方面进行梳理和规范,明确政府、社区、楼宇居民、电梯企业、社会组织在其中的职责,总结形成电梯安装的可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