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投身社会工作,甘做沟通桥梁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3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 记者 赵伟 李红  

本期侨商:

杨凯山,祖籍中山,香港达进精电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华精英有限公司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中山市政协常委、香港中山社团总会主席,在商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后,目前已将主要精力投放到服务大众的社会事务上,大力推动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交流。

和五年前不同,如今杨凯山已经不需要常驻三角的工厂,而是每个月从香港过来中山几次,处理的也不再是商业往来,而是与普通人有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1988年在中山开厂以来,从商20余年,杨凯山遭遇过挫折,也曾经带领企业创造过年产值10亿元的辉煌业绩,但千帆过尽,他卖掉了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工作中来,积极为两地乡亲服务,充当两地沟通交流的桥梁。他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价值和目前的羁绊,他希望两地的年轻人像他们那一辈一样用开放的心态,在新的区域找到人生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人,帮助人,这便是他投身社会工作的意义了。

1、赴港投靠亲戚,五年后“转移”回家乡

●记者:杨先生,您好,采访之前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您祖籍是哪里?何时到中山发展的?

●杨凯山:我是中山人,1981年的时候去香港投靠舅舅,那时我已经21岁了。我舅舅在香港开线路板公司,我就过去他那里工作,入职的是技术岗,后来做到了工程师,又转了其他许多岗位,什么都学习一下,一直做到管理层。

●记者:那您后来是怎么开始自己创业,并且回到家乡进行投资的?

●杨凯山:我舅舅的工厂在1986年搬回家乡中山,是因为那个时候内地沿海地区率先推行改革开放,而香港的电子工业正在高速发展,需要扩容,众多电子企业纷纷将工厂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一股“北上”潮流。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刚搬回来时,我还在舅舅的公司里面做事,两年后,因为觉得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已经可以支撑我独立了,也储备了一些资金,便出来创办了自己的达进电子元件公司。公司刚成立时,主要服务收录机企业,收录机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电子产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潮的,收录机企业也是当时的线路板工厂最主要的客户对象。

刚成立时,公司规模比较小,客户也基本都是朋友,属于靠着朋友关系就能生存下来的小型企业。

2 、挑战中逢机遇,金融风暴后企业迎来大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后来达进在香港主板上市,您是如何将一间小公司做到上市公司的,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机遇?

●杨凯山: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挫折便是遭遇1997年金融风暴。那一年,我们的大客户因为资金链断裂付不了货款,欠下我们300多万元。当时达进一年的产值差不多是600多万元,欠款相当于半年产值,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

在政府和各方的帮助下,我们挺过了那次危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反思到之前的单一客户是不安全的,必须进一步拓宽市场。我迅速成立了营业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国外市场。其实在2000年前后,国内的电子消费品市场进入爆发期,VCD、DVD和电视机品牌争相涌现,其中很多都曾经是我们的客户,也帮达进在挺过金融风暴之后迅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很快,公司国内客户的比例就占到了半数。

2000年,我们在三角拿了一块100亩的土地,正式进行扩产,建成了35000平方米的厂房和15000平方米的饭堂和宿舍,投产之后,年产值达到2个亿。自此之后,达进一直都处于快速的发展中,2006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年产值已经去到10个亿,员工总数达到3000多人。

其实,金融风暴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还是挺深的,我开始明白到,有时候挑战就是机遇,想办法解决好之后,就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记者:随着用工成本、原材料市场、销售渠道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实体企业发展的“必然课题”。这一方面,达进电子是如何做的?

●杨凯山:上市两年之后的2008年,达进再次扩产,新工厂与旧工厂规模差不多,都在三角。新工厂投入了一批智能设备,更新产品线,进行自动化生产改造,也节约了一批用工需求。旧工厂则主要承担旧有的生产线。

新的产品线投入,也是顺应市场需求,电子产品市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我们必须要时时把握市场脉动,调整自己的产品方向,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3、 投身社会工作,积极为两地乡亲服务

●记者:改革开放,不仅中国内地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广大企业家来说,也是他们各自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此,您认为,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对达进电子的发展、对您自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

●杨凯山:对达进电子来说,改革开放让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做到上规模上市,这个只在香港本土,恐怕很难实现。而对我个人来说,因为改革开放,人生前半段收获了一次可以说是商业成功吧,而在2014年,我又重新进行了人生选择,将达进的股份全部出售,然后成立了一间投资公司,将日常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来。

这是因为在我从商的道路上,我越来越关注到一个企业家除了要经营企业之外,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以前经营企业的时候,主要是参与慈善事业,捐助中山的医疗、教育和敬老院机构。

而承担社会工作,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是这几年以来我为自己定下的人生主调。眼下,我在香港担任了中山社团总会主席,在中山担任了政协委员,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桥梁,促进两地的沟通和交流,向香港乡亲传达内地的政策变化,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同时也向中山传达香港乡亲的心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两地的沟通交流服务。

4 、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希望小孩到湾区工作生活

●记者:现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致力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和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此,杨先生有哪些期待?

●杨凯山:我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抱有很多期待,我甚至希望自己的小孩就能够在湾区工作和生活。但是,在湾区生活的前提是“无障碍”,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扫除粤港澳大湾区之内的区域障碍,推动贸易合作和人才流动。如果扫除了这些障碍,湾区的潜力不可估量,企业和普通百姓都受益匪浅。以我自己为例,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就是一个很大的便利。以前从香港到中山,自驾车只能走虎门大桥,单程最少2个小时,最主要是行程不可控,现在走粤港澳大桥,从出家门口到抵达中山,只需要2个小时。我相信,以后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利好。

大湾区将推动产业不断升级,香港和内地的企业都将会有新的机遇、有更大的空间及市场,期待年轻的一辈和我们那一辈当年一样,把握时机,多留意及了解大湾区发展、资讯和动向,多实地考察、多参与专业团体举办的讲座,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