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她是资深国际电影人,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女

孙雅丽:以博爱之名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美好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8日    

1.jpg


孙雅丽在2019年中山市侨界代表新春座谈会上发言。 通讯员 孙咏琳 摄

2.jpg


孙雅丽(左)和亚太电影大奖APSA的创办人主席Des Power AM一起手持孙中山博爱奖的特制奖状。(受访者供图)

  见过孙雅丽的人,都会难忘她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大气场。她的“雅丽”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帅气——身材高挑、英气逼人,眉宇间潇洒肆意。

  作为一名资深电影人,孙雅丽经常出没于各大国际性电影节中。导演谢飞、李杨、黄建新、孙周、王全安、尹力、松太加、高晓松等都是她的合作者。

  她的另一层身份是孙中山曾侄孙女(曾祖是孙中山哥哥孙眉)、孙中山文化基金会秘书长。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在环保、教育、 影视传媒、关爱女性、文化艺术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文化为媒,弘扬博爱精神。

  本报记者 廖薇

  “这是一个媒体时代,影视传媒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希望通过孙中山文化基金会搭建平台,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美好。”

  ■“国际人”始终保有“中国心”

  “这是一个媒体时代,影视传媒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希望通过孙中山文化基金会搭建平台,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美好。”在2月25日举行的中山市侨界代表新春座谈会上,一把磁性的女中音引起全场关注,发言者正是孙雅丽。多年来,她对中山的文化建设一直满怀设想。得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孙雅丽对记者阐述了她对“人文湾区”的个人期待:希望能将“孙中山博爱奖”引入中山,在此建立国际性文化艺术基地。

  孙雅丽从小听着长辈讲述孙中山先生的故事长大。她在香港度过童年,随后求学海外,先后在美欧澳洲等地从事电影工作。她虽然早早成长为“国际人”,但始终保有着“中国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留洋二十年的她回到祖籍国中国创业,率先将中国电影发行至海外,并开始制作中国电影。她参与的作品在戛纳,、柏林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奖。她也曾获邀参加多个国际论坛或影展评委策展。

  2006年,孙雅丽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这是她作为孙家代表首次参加国家的孙中山纪念活动。隆重的场面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灵。

  “没想到孙中山先生在今天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身为孙家后人,我们该如何发挥他的能量,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电影人孙雅丽想到以文化为媒。“因为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

  当孙雅丽向亲朋好友探讨构思时, 得到了众多鼓励。可她始终踌躇不定:“ 和那些能够将孙中山名言出口成章的朋友相比,我实在惭愧。虽然读过一些中国历史,我对孙中山精神的研究尚是粗浅,自觉水平有限,唯恐有心无力。”

  就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接近之际,孙雅丽望将理想付诸于行动。

  2016年11月11日, “孙中山文化基金会”正式成立,孙雅丽得到孙中山曾孙孙国雄的支持,担任名誉主席。

  “当时仅凭一个勇字。”回想当初,孙雅丽直言“万事开头难”,基金会运行初期,她几乎是完全自掏腰包,还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电影事业。所幸一路走来,得到诸多朋友的无私奉献。“很多志愿者与‘孙中山’并无关系,不求名利,只是想为中国文化做点事。”她满怀感激道。

  ■电影为媒向世界传播博爱精神

  一旦坚定了决心,这位“女汉子”便开始雷厉风行。

  自孙中山文化基金会于2014年筹备期间, 她先后开展中非野生动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合作, 搭建Women in Motion中国论坛, 支持新生代女电影人, 聚焦女性自强和其面临的挑战;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牵线搭桥,特别是增进海外年轻华人对中国新发展的认识和文化认同感;支持为中西部及教育欠发达山区的村级小学搭建远程教室……

  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将“孙中山博爱奖”植入世界级著名电影节中。 她先后与两大著名电影节合作颁发的“孙中山博爱奖” (Sun Yat-Sen Bo Ai Award),以支持和鼓励具有博爱精神的优秀影视作品 。该奖项不仅授予荣誉,还给予了电影创作者最渴望的资金支持。此外,它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因为孙雅丽并没有按博爱的英文意思“universal compassion”来命名该奖,而是坚持使用拼音“Bo Ai”。

  2017年6月30至7月6日,在伊朗古城伊斯法罕举行的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电影节上,由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电影节联合举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协办的第一个“孙中山博爱奖”授给《梦的终结》与《21天之后》两部伊朗电影。

  孙雅丽称,第一届之所以选择伊朗,皆因这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国家,而该电影节又是以优秀儿童作品著称的世界级重要儿童电影节。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正是“博爱”所关注的对象。 “孙中山博爱奖”同时面向故事片和纪录片,内容无需和“孙中山”相关,不论作品是否杀青,只要艺术水平优秀,体现博爱精神,对社会文化能产生正面影响力,比如,第二届“孙中山博爱奖”就是于2018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举办的亚太电影大奖颁发,奖金将用于支持叙利亚导演与监制Feras Fayyad完成纪录片电影《洞穴》的拍摄。

  “这部电影讲述了叙利亚战争中五位不顾自身安全的女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和极度困难,在地下医院奋力拯救伤员的故事。虽是残酷的悲剧,它同样体现了博爱。”

  孙雅丽认为,孙中山博爱精神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与“兼爱”等概念,也适用于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暖、地域纷争等;弘扬孙中山精神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代,融合中西,创新表达。“真正的传承不是空谈孙中山言论或语录,而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实事。”

  谈到未来设想,孙雅丽透露,她正考虑今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及上海电影节或丝绸之路电影节上颁出第三届“孙中山博爱奖”,并与更多人合作,将孙中山博爱奖扩展至其他艺术与文化的范畴。

  “希望我们能好好利用孙中山这张中国民族的文化名片,在中山打造优质的国际文化艺术孵化平台,加上大湾区的文化政策,有了伯乐,便定能吸引各地的‘千里马’前来!”孙雅丽更想在中山故里,搭建传播博爱精神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