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方唐书画回乡 小榄留存墨香

漫画大师126件作品悉数捐赠家乡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04日   来源: 南方日报   

微信图片_20190404101652.jpg

方唐将自己近年来创作的126件书画作品捐献给小榄镇人民政府。王凯琪 摄


走进中山市漫画馆的大厅,数位中山籍漫画大师的自画像映入眼帘:方成、方唐、特伟……或许是包容并济的“咸淡水文化”孕育出了艺术创新的种子,20世纪的中山走出了多位载入艺术史的漫画大师。

  其中,方唐自画像在左起第二位,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他叼着香烟的清瘦面容。方唐最为引以为傲的作品《思想者》也留在展厅内,向参观者传达着方唐的漫画创作经验谈——“漫画就是画思想。”

  4月3日,在中山美术馆的“游于艺——方唐书画作品展”上,方唐将自己近年来创作的126件书画作品悉数捐献给小榄镇人民政府。


   艺术生涯创作漫画2.5万张

  方唐原名陈树斌,中山市小榄镇人。上世纪80年代,他以“方唐”为名在羊城晚报创作国内首个报刊新闻漫画专栏。在此后十余年创作生涯里,他的专栏漫画发表于国内20多家报刊,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

  《乐叔与虾仔》《荒唐镜与陈懵吉》这些原载于《周末》画报的长篇漫画,展现了富有岭南特色的市井生活;漫画《给点油吧》以诸神讨油的荒谬画面,表现了地球能源危机所带来的纠纷……方唐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融入诙谐、幽默的漫画元素,绘就或滑稽、或荒谬、或发人深思的画作,充满生命力。

  幼时父母去世,方唐从小被带到广州的孤儿院生活。1954年,方唐在建筑工地当起了泥水工学徒。少时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他性格中的乐观和幽默。“我从小就对艺术很感兴趣,在建筑工地的时候,放工后自学成为一种风气,我就在那里开始了美术的启蒙。”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漫画黄金期里,方唐在不算长的创作生涯内画出了数量惊人的作品。“我画漫画的数量是全国最多,大概有25000张。廖冰兄说,我的作品数量在中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花甲之年退休后,方唐的艺术转变来得突然又果断:他从各大报刊的漫画版面彻底“消失”,转而寄情中国画与文学创作。

  专研书画后,方唐延续了他高产的习惯,创作内容从书法、文学到文人画,兼容并包。在《方唐文集》中,从论文、科幻小说、艺术评论,到旧体诗、自由诗等文学体裁均有涉猎。


   情牵故里屡次捐赠书画作品

  4月3日,在中山美术馆的“游于艺——方唐书画作品展”上,方唐将自己近年来创作的126件书画作品悉数捐献给小榄镇人民政府。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向家乡捐献作品。早在2003年,他便向小榄镇政府捐出漫画代表作、原稿、草稿等4600多张。2011年,他又将自己的100多件画作和书法、书籍、实物资料等3000多件藏品捐赠给筹建中的中山漫画馆。

  虽然年少时便离开家乡,但方唐仍对故乡怀有深情。“中山小榄是书画之乡,文化氛围好,一直以来对我的创作也很支持,我很感恩。听说小榄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的文化中心,我觉得我有义务送一批作品支持他们。”方唐说。

  本次书画展展出的作品,是方唐近年来专攻书画的心血。“这个作品展出260多幅作品,其中210多张是书画作品,是我这十几年来创作的精品。”

  方唐也同许多艺术家一样,有着自己的创作小“窍门”。他很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法,将其命名为“思维体操”。“我一般晚上8点多睡觉,早上4点钟起床。5点多感觉思维澎湃的时候,我就开始想漫画点子,在脑海里尝试把漫画技巧和中国社会现象融合,以聚合思维和扩散思维来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幽默”与“自由”是艺术心法

  接受采访时,方唐反复强调“幽默”与“自由”,这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让他的艺术创作常年保持活力的艺术心法。

  在许多艺术家眼里,方唐的“幽默”是他书画作品的鲜明特色,不仅存在于漫画之中。已故画家杨之光评论:“方唐是一位富有哲理、一位有丰富幽默感、有高超水墨技巧的画家。”也有一位评论家曾评论,方唐所创作的自由诗“具有现代诗的幽默感”。

  进入耄耋之年,在书画艺术中沉浸半生的方唐更加随心所欲,不再拘泥于艺术创作的派别与门类。他坦承自己读过许多西方的艺术典籍,并且常常将西方艺术的绘画手法带入中国画的创作。

  在方唐的艺术世界里,过分强调传统会使艺术失去生命力。“有很多理论认为,艺术不能超过传统,提倡创新就是背叛传统,这是一种保守的想法。中国有很多画家,有的保守,有的搞创意,有的搞后现代主义,而我觉得就艺术来说,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包容并济的心态,在讲究共性的同时,也应该提倡个性。”

  报刊漫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再也不会有人追着报纸看长篇连载漫画。如今,青少年更青睐卡通动漫。在方唐眼里,卡通动漫也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但是,现在很多动漫的想象力太糟糕了,从肢体动作到神态,都很僵硬。中国动漫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文化艺术底蕴较好,创造力好,能写好动漫脚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