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山自制纪录片《五桂山·南海潮》首映

展现了珠江纵队抗日事迹,主人公谢立全将军为《西行漫记》封面人物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5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微信图片_20190815100853.jpg

中山本土自制纪录片《五桂山·南海潮》上映,珠江纵队老战士和后人一起观看纪录片。

微信图片_20190815100856.jpg

《五桂山·南海潮》主人公谢立全将军为《西行漫记》封面人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近日由中山市政协办公室与中山市委老干局、中山市红十字会、中山市老战士联谊会、中山市电影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录片《五桂山·南海潮》首映暨慰问老战士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据了解,二战期间西方第一本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地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是一个军容齐整、英姿飒爽的红军小战士在军旗下吹响军号的剪影,这张照片被西方称作“抗战之声”,而吹响“抗战之声”的红军小战士正是《五桂山·南海潮》的主人公谢立全将军。1940年5月,谢立全受中共中央指令从延安来到广东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在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屡立战功,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也因此与中山结下不解之缘。

纪录片展现珠江纵队抗日事迹

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山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西岸抗战的中心,成立了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建立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以五桂山为中心,经历了300多场大小战斗。为纪念这段难忘的革命历程,在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的策划下,由中山市老战士联谊会、中山市乡土影视文化促进会和中山市天筑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了纪录片《五桂山·南海潮》。这是继中山市政协办策划创作《英雄珠江》后,又一部展现珠江纵队抗日事迹的影视作品。

当天在众多老战士或其亲属后人的见证下,这部纪录片正式上线首映。该电影以延安革命根据地派来的谢立全在南番中顺开展抗日为主线,展现五桂山抗日先烈们舍生忘死抵抗侵略的革命精神。影片高度还原真实感获得了在场观众的肯定。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老战士冯永和影片主人公谢立全将军的孙女谢海兵均表示,影片还原人物真实、生动,人物轨迹清晰,很好地展现了谢立全将军革命从戎的一生。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指出,组织观看《五桂山·南海潮》,就是要告诉大家,勿忘初心,筑牢信仰。今天新中国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先烈们的理想得以实现。但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没有停步,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仍在路上,这一切要求我们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希望《五桂山·南海潮》这部纪录片能让今天的我们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

在首映式上,全体老战士与观众还一起合唱珠江纵队当年队歌《我不能把枪放下》,还观赏了刚刚上线的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原著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这部不朽的著作其封面人物就是谢立全将军,1936年6月,斯诺在陕北采访中,于红军西征总部驻地——宁夏豫旺堡拍摄了这幅照片。

中山牵手谢立全和斯诺后人再续前缘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二战期间西方第一本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地纪实作品,也是第一次突破国民党军阀对中国工农红军污蔑攻击,向西方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行动。该书封面是一个军容齐整、英姿飒爽的红军小战士在军旗下吹响军号的剪影。该书和这幅照片在西方传播后引起了轰动,让西方社会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这照片后来被西方称作“抗战之声”。鲜为人知的是,吹响“抗战之声”的红军小战士,即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少将、中国人民海军学院院长谢立全将军。

1940年5月,谢立全受中共中央指令从延安来到广东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在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屡立战功,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对建立珠江地区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开展珠江地区敌后游击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北撤前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代司令员。中山不仅与谢立全将军有缘,中山还牵手谢立全将军的后人与斯诺后人进行“第二次握手”,演绎了一段中美民间友谊故事。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从“抗战之声”的照片萌发了一个“两位历史人物二次握手”的想法。2015年9月,中国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丘树宏了解到在邀请的国外友人名单中有斯诺的后人,欣喜万分,又通过多种关系找到了谢立全将军的儿子。谢立全将军的两个儿子一听,更是高兴不已,他们称,谢家寻找斯诺已半个世纪。

2015年9月4日中午,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性会面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从美国赶来的斯诺的后人谢里尔·比绍夫(Sheril Bischoff),从南京赶来的谢立全将军儿子谢小朋,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谢小朋将一本保存了多年的《西行漫记》和一幅谢立全将军的剪影赠送给谢里尔·比绍夫。

比绍夫说:“很荣幸能与您相见,我知道那个故事,姑父那本书封面上的小号手就是您父亲!”;“我也十分荣幸与您相见,斯诺先生的文笔很美,斯诺先生把中国工农红军的形象传播到全世界去了,中国人民感谢他!”谢小朋动情说道。

讲述

《抗战之声》照片为偶然事件

在《五桂山·南海潮》纪录片首映仪式上,谢立全将军的长孙女谢海兵和在场嘉宾分享了“抗战之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谢海兵介绍,爷爷去世时自己只有4岁,爷爷的事迹零碎听长辈说起过。“看了纪录片后,第一次完整了解了爷爷的一生,爷爷是一位勇敢的将军,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心里更加崇敬早逝的爷爷”。

谢海兵介绍,83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拍摄的《抗战之声》照片,是谢家的传家宝。谢立全特意嘱咐秘书张先泽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借出底片,冲洗放大,作为珍贵的遗产留给每一位子女。谢立全留给自己的一张,在他去世后镌刻在他骨灰盒上,伴他永生。

“爷爷又是一位十分低调的人,在给我奶奶的信中强调:你我知道就行了”,谢海兵介绍,父母叔辈在得知照片的主人公就是爷爷时,继续沉默了24年,将这份思念埋藏心底,直至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从有关线索找到海军学院,60年前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谢立全生前谈道,拍成这张照片是偶然事件,当时斯诺要寻找一个理想的镜头,偶然发现站在一边的谢立全,拉他“客串”号兵。“1972年人民日报登载了《抗战之声》,远在广东上小学的小叔叔谢乘风,偶然发现照片主人公的侧影很像自己的大哥、也是我的父亲谢建新,告诉奶奶;远在广东的奶奶给爷爷写信,偶然提及此事;正在北京京西宾馆开会的爷爷,偶然买到了当月的人民画报,看到了清晰的照片,证实主人公就是自己”。

“爷爷给奶奶的回信中又谈道:我们深知,这张照片不仅仅是谢立全的个人留影,是历经九死一生、长途跋涉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红军,斯诺先生拍下的是千千万万已经牺牲和尚在战斗的红军战士,代表的是英勇不屈的红军精神”。

谢海兵和弟弟的名字分别叫海兵和海勇,是谢立全亲自起的,“谢家的第二代均已退休,第三代都在基层工作岗位,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不忘红军本色”。

侦察遇险幸得老乡掩护躲过险境

8月12日,南都记者连线了谢立全将军的儿子谢小朋,他告诉南都记者,《五桂山·南海潮》纪录片在两年前开拍,自己也亲自参与了修改,成片后的纪录片基本符合父亲的革命轨迹。“谢立全离开中山80年,当地的政府、群众还没忘记他,拍了这么一部真实、丰富的纪录片,花了很大代价,摄制组走访老家江西兴国樟木乡源坑村,专门去了‘抗战之声’拍摄地点宁夏同心县取景,还专程到南京采访了我们兄妹,记录了扫墓的情况,谢家对此深表感谢”。

谢小朋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曾多次来到中山。2017年1月20日,谢小朋和妹妹谢小明、侄女谢海兵一起驾车出发,行车1500公里后抵达广东境内,此后半月他们马不停蹄走访了韶关、肇庆、云浮、阳江、佛山、江门、中山、深圳、北撤登船地点大亚湾鲨鱼涌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会对照父亲谢立全所写的《珠江怒潮》和《挺近粤中》两本书,寻找当时的遗迹和人物。“数次到中山,切身感受到中山各部门不忘传统教育,在中山阜沙镇牛角村河边的护栏上,雕刻了五桂山部队打击日寇的事迹,连村子都能用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记录这些英勇事迹,让人印象深刻”。

谢小朋介绍,父亲受委派到中山后化名为陈明光,当地老乡习惯喊他老陈,因谢立全是络腮胡,在日伪军那里他是可怕的“胡须陈”,连悬赏布告上画的头像都是麻麻点点。谢立全生前常说,在广东打游击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最深刻的是阜沙镇牛角村遇险一事,当时五桂山游击队是新部队,父亲是老红军经验丰富,为了减少损失,每一战的侦察工作都会亲力亲为,父亲是江西人,不会讲广东话,在侦察工作时只好装哑巴,有时遇到日军盘查,父亲趁日军不注意跳到稻田里,把左轮手枪插到稻田里,装作插秧,周围的老乡把他围在中间,这才躲过险境”。

在另一次侦察工作中,谢立全再次碰到几名日军,眼看一名日军端着刺刀就要刺过来,“父亲当机立断拔枪打倒为首的,转身跳进甘蔗地,躲避日军的追击,甘蔗叶子把身上划的全是口子,事后父亲对担心不已的战友说,“流点血换一条鬼子命,划算!”

“最令父亲感动的,中山有一位‘杨伯母’,父亲拜其为干妈,全家八口人都投身抗战,出身于华侨家庭的她原本家境优渥,为了支持革命,倾其家产为游击队购买枪支弹药及粮食,先后送儿子、女儿、丈夫到部队。在阜墟战斗中杨伯母的大儿子杨日韶中弹受伤,在救治途中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这场战争打通了五桂山、番禺、广州郊区之间的交通枢纽,十分惨烈,牺牲了两名中队长。1952年父亲还专程到中山探望了杨伯母”。

建议弘扬“珠纵”精神教育今人、鼓励后人

在《五桂山·南海潮》首映仪式上,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珠江纵队为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付出了特殊的、重要的贡献,缅怀以谢立全等为首的一辈先烈,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带来中山这块土地的解放,也为我们国家民族做出了贡献。缅怀、纪念、敬意都是很重要的,但更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弘扬,要发掘珠江纵队里面的故事、讲好珠江纵队故事、讲好中山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把他们的精神、文化、品质、贡献发掘出来,教育今人、鼓励后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深中通道时代背景下,中山在原来发展基础上要有新的飞跃、创造新的奇迹,需要珠纵精神。丘树宏建议接下来可以出一本书,将珠江纵队的历史、过程、意义、精神和文化发掘出来;以珠江纵队为题材拍一部影片、故事片或电视剧;发掘珠江纵队的精神,用几句话把它概括出来;申报珠江纵队指挥部为国家保护文物。以珠江纵队精神来鼓舞现在的人,来启迪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