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市政协委员与市民探讨家庭医生制度完善办法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黄廉捷 陈家浩  

7.jpg

今年初,农工党中山市委会提出《关于推进和完善我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议》,建议加强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12月20日下午,新一期“政协民生观察室”来到了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政协委员、博爱医院副院长付四毛,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党员、人民医院医师李文戈,市卫生健康局基层科副科长张伟耀以及市民代表刘丽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广大市民共同探讨“家庭医生”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到“家”。

■“家庭医生”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如今所提到的家庭医师是至少由临床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和护士组成的三人团队,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心理咨询师、中药师等人才。他们以家庭为健康管理对象,可提供的服务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等。”付四毛认为,家庭医生的普及有利于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居民防治疾病的意识,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家庭医生组成的医疗团队长期驻扎在社区中,对居民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的他们能够为慢病治疗提供更细致的服务,饱受病痛折磨的居民也不再需要特地到医院就诊。”

对于“家庭医生”便利,患有糖尿病的市民代表刘丽可谓深有体会。自从签约后,她便享受到来自家庭医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隔两三天,医生们便会通过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状况,还常常上门问诊。没想到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富豪家才有的家庭医生服务,如今像我一样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

■惠民政策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尽管“家庭医生”机制为居民带去了种种便利,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付四毛强调,“小病大看”的观念在居民的心中尚根深蒂固,“家庭医生”机制并未能发挥出预期中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市民即使是常见病,也选择到大医院进行诊疗。如果不能加强宣传、使市民对家庭医生有更多的了解和信任,不仅医院的床位等资源依然紧张,市民的就医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

刘丽也根据自身的就医经历提出意见,尽管掌握了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操作,她依然需要到医院才能购买控制病情的胰岛素,且每次只能购买一周的剂量,导致她需要频频前往医院、很是不便。

“‘家庭医生’机制在中山已经起了步、开了头、搭了框架,但服务能力仍显不足、人才和收付费方面也亟待攻克。”张伟耀说。

■多措并举培养“健康守门人”

如何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机制、为广大市民谋取福利呢?李文戈认为,落实与“家庭医生”机制配套的全科医师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十分重要。“全科医生是可以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我市通过开展骨干培训班、全科医生培训班和‘填洼’计划等方式,力争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健康守门人;同时,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实现市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过程,进一步降低大家的医疗成本。”

针对刘丽提出的问题,付四毛也透露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市民集中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开药的格局将被打破,“一方面,三大医院将陆续到各个镇区设点、解决药物的短缺问题,同时在患者就医时为他们配备一个月的用药量;另一方面,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门诊医保待遇也将进一步提高,为市民实现十元看病,进一步减轻就医负担。”同时,运用“互联网+”的力量,大医院将进一步与社区医院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不仅使“家庭医生”机制有了依托,市民也能足不出户便轻松实现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