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8万户
陈良贤要求全面提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09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陈恒才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会议上获悉,自去年11月1日中山正式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至今年4月30日,全市新登记28336户市场主体,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出席会议并强调,中山要全面提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
陈良贤指出,从当前经济增长态势看,稳增长的任务很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提质至关重要。
陈良贤说,中山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先进地区相比,中山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山要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必须抓住每一次机遇,坚持探索创新与借鉴经验相结合,全面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速增效。
陈良贤强调,下一步商事登记改革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各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辖区内、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改革进度检查;其次,“先照后证”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最重要内容,要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其“落地”;三是要结合中山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审批事项的并联处理,争取做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印章刻制许可证“一门受理,四证合一”。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下一步还要注重后续监管。陈良贤要求,监管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制定配套的监管办法和标准,使企业认识“宽进”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注册资本认缴也不代表没有了出资责任。同时要加快信息化平台和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确保登记、审批、监管三个环节信息的无缝对接,倒逼企业诚信自律,提高监管效能。
市政府秘书长李俊主持会议。
【相关新闻】
■新登记主体服务业占7成
经市工商局统计,2013年11 月至今年4月,自全市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28336户,同比增长38.57%,注册资本(金)达104.76亿元,同比增长75.77%。在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中,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 约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数的70.06%。
从镇区看,新增市场主体户数排在全市前三位的是古镇、小榄、火炬区,新增户数分别为4111户、3497户和1892户,分别增长49.06%、23.7%、57.27%;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排在全市前三位的是五桂山、东凤、东升,分别增长101.45%、84.57%、69.01%。
■四大步骤实现“宽进”
“先照后证”等“宽进”政策,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昨日,市工商局局长李德荣说,通过四大步骤的改革,中山“宽进”市场准入体系初显成效。
首先是办证时间减少。营业执照核发的承诺时限已经由1-7个工作日,原则上缩减为1-3个工作日,属于享受“绿色通道”业务范围内的上市登记基本做到“即来即办”。
其次,在登记流程上,中山已经率先出台了 《中山市商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试行)》及《中山市商事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试行)》,目前中山前置审批事项仅保留21个大项,33个小项(原来是72个大项,114个小项),“先照后证”基本落地,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第三,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已经实现认缴制,商事登记机关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再登记实收资本,也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节省企业验资、评估费用。
第四,放宽了企业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的新登记形式,完善了“网上登记,双向快递”服务,并探索全程电子化上市登记模式。
■监管已现压力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 “宽进”,企业登记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在监管上已现压力。
“宽进”之后能不能“管住管好”是决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李德荣说,目前中山已经从行业监管体系和信用建设体系两方面着手,监管方式逐步实现由工商部门 “兜底”把关向“谁审批、谁监管”以及行业归口,属地管理转变。只是,一些部门现在存在人员和技术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