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新中山人“晒”家乡粽子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0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禹媚  
  日前,中山边防支队官兵带着慰问品来到大茅岛看望岛上50余名老人,与他们一起用海岛特色的螺肉包粽子迎端午佳节,共叙警民鱼水情。
  据悉,大茅岛位处中山南朗镇对开珠江口,是一个面积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珠海和中山的400多名麻风病患者,来到这个小岛,他们在岛上战胜了病魔,并定居下来。如今,当初的400 多人不少已经去世,岛上的居民只剩下了56人,而且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中山边防官兵每逢节假日都会带上慰问品前往海岛看望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
  李松林梁华摄

  昨日是端午节,各大商场的粽子售卖火爆起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节在他们眼中就是“粽子节”,到了节日,买一捆粽子尝一尝就过节了,对端午的其他习俗却知之甚少。众多“80后”“90后”对端午节的关注焦点大都集中在两点:吃什么样的粽子和假期去哪里玩。
  ■80后90后大多没学过包粽子
  每年端午,中山各大商场纷纷推出粽子专区,成为端午最直观的节日元素。“每年到了端午都要吃粽子的,不过基本都是买来吃,”在快节奏社会的今天,像小菲这样买粽子的年轻人占了多数。“一是不会包,二是没时间。”在小菲的童年记忆里,每年快到端午的时候,妈妈就会准备一大盆粽叶和一大盆糯米,到了端午那天,“家里满满的都是粽子的香味,可诱人了。”
  80后市民阿辛成家已经三年了,提起吃粽子,他说,多年来基本就是两个途径,一个是买,一个是父母亲友包好了送来。而90后大学生阿珊说,在家里就吃亲戚送的,在学校就吃食堂的,自己包括身边的同学,都没有听说谁会包粽子。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九成以上的80后、90后没有学过包粽子。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对这个节日颇为重视,本地人基本都会在家包粽子,连家在外地的父母都有不少人包了粽子托人带给儿女,昨日,不少漂在中山的外地人在朋友圈中晒出了“来自家乡的粽子”。
  ■端午传统习俗年轻人知之甚少
  “历年端午节的活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吃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妈妈会煮粽子,学校食堂会卖粽子,实习公司会发粽子”……记者走访中山一些高校发现,大学生对端午的印象大多是”吃粽子“,还有些人能说出赛龙舟。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形成了多种民俗,如佩香囊,门户悬艾、菖蒲,挂雄黄袋,穿五毒衣、老虎肚兜,饮菖蒲、雄黄或朱砂酒,沐浴兰汤,龙舟竞渡、祭粽、食粽等。如今,端午节不少传统习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来越淡。“关于端午,我只能联想到屈原、粽子,其他的都知之甚少,”如今正只身在中山上大学的学生阿珊说,“就算你知道了这些习俗也没有实行下去的欲望,因为你根本不懂它有什么作用。”
  ■休闲旅游成过节新方式
  今年端午节接着“六一”儿童节,一些年轻的父母都会给孩子过儿童节,选择亲子游,而淡化了端午节。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不少也利用三天长假进行省内游、周边游。“端午节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放一天假,能够好好休息一下。”在一家外企上班的邓佳平时工作繁忙,端午节三天假期对她来说是个休整的好机会,“没有传统方式过节的想法,我想趁着这三天假期找个海岛住住,放松一下。”
  端午期间,粽子咸甜之争再次成为热点,据民俗学者李汉超介绍,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则甜少咸多。而中山有几种粽子更是独特,最有名的可能是沙溪传统的芦蔸棕,配以猪肉和蛋黄作为馅料,经过长时间的慢火水煮后,香气扑鼻。除了吃粽子外,中山还有赛龙舟、吃龙舟饭、用芦蔸煮水给小孩沐浴等风俗,崖口一带还流行在端午期间进行飘色巡游。不少老一辈表示,希望年轻人能将这些风俗传承下去。
  “至少得学会包粽子吧,超市买的哪有家里包的好吃。”家住三溪村的李阿婆每年都坚持自己包粽子,她说,儿媳妇还会包,到了孙子孙女这一代,就完全不会包了,希望这个手艺不要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