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克服深化改革的“倦怠症”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周闭幕。会议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强调在去年以来实现“三重两大一保障”、“一稳六进六有为”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改两稳三确保”的工作重心,加快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一改”,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当前,稳增长保稳定各项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有的领导干部忙于应对日常工作,对深化改革的热情不再像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开完时那样高涨;有的改革领域由于涉及深水区攻坚区,触及的矛盾较复杂,遇到的困难较大,改革者也不再有当初一鼓作气的豪情壮志,而是出现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苗头;有的改革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革者便萌生“志得意满”的心态,认为改革不过尔尔、再无空间,把“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方法论抛到脑后……在种种“改革倦怠”迹象开始冒头的时候,市委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统领地位和作用,犹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
  深化综合改革事关我市增创体制新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全局,事关我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长远大局,事关我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大局。面对发展中的新老问题,我们要努力消除改革的疑虑和困惑,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利益所累,以大无畏的勇气,毫不动摇地推进各项改革。
  克服改革倦怠,必须着眼长远、常抓不懈。毋庸置疑,深化改革的确会占据个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但从大的时空来看,深化改革正是为了破解发展中出现的困境,铺就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许多工作模式、工作思路已经固化僵化,一些曾是先行先试的举措,如今已然暮气渐沉。在这种情况下,按部就班再无“红利”可图,面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常说的“老大难”问题,因循守旧注定没有出路。只有牢抓改革、常抓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克服改革倦怠,必须攻坚克难、敢闯敢试。面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同志在思想上求稳怕乱,离“雷池”尚远就裹足不前,或者“高呼口号不行动,只踩油门不挂挡”,以至于改革无法破题,甚至一些在别的地方习以为常的做法,在这里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此番景象,何等陌生。勿忘了,我市之所以能有今天“五位一体”统筹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正是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着“敢为天下先”的因子,我们习惯的是争先锋、当试点。在全面深化改革风云际会的历史阶段,只要秉持公心,所有利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举措,都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去开创。
  克服改革倦怠,必须聚焦问题、善做善成。全面深化改革不能轻言成功,问题导向与成绩鼓舞同样可贵。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前期投入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层为何仍多言“落地难”?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就能够解剖麻雀寻求对策,就能够避免躺在功劳簿上滋生精神懈怠的危险。仔细分析起来,这些问题并非改革本身带来的问题,而恰恰是由于改革还不够深入彻底,各项改革配套之间的耦合性、关联性还没有充分发挥的缘故。因此,只要坚定目标、认清方向,不断完善改革的举措、深化改革的层次,就一定能够在改革统领下打开各项工作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