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薛晓峰对孙中山故居门前三大交通难题作出批示

18部门联动月底完成整改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卢兴江  
  12月15日,市镇两级18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前往孙中山故居门前,现场调研遭市民投诉的三大交通难题,并初步确定了近期和长远整改方案。5天前的12月10日,本报热线版“文明死角曝光台”栏目,曝光了故居门前停车难、过路难、候车难的三大交通难题以及遭到市民投诉的情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非常重视,在当日的报纸上做了批示:“在中山故居门前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在不该,请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各有关单位现场调研,提出整改方案并实施,12月31日前见成效,请媒体跟踪监督。”
  ■现状:小车停靠收费是定价的四倍
  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昨日上午9点,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陆续到达孙中山故居。“三大交通难题”整改现场会将在故居门前召开。因为沿途禁停标志众多,与会的代表与游客一样,将自驾车停放在故居斜对面的停车场。
  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和公示管理隶属发改局,但是,市发改局管物价的代表当日停车时,也被告知收费10元。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尴尬,因为按照发改局对故居停车场的收费批复,标准是:小车白天5元,大车6元,特大车8元,过夜加2元。也就是说,小车停一天24小时,只能收费7元。发改局的代表还发现,设置在停车现场的“收费公示牌”被人用黑色胶带给套住了。“有时,你去检查,他就给你撕下来,你走了,他就再贴上。这明显是违反规定的,目的就是乱收费!”发改局的代表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说。
  实际上,收费10元在故居停车场不算太狠,投诉者孙老先生和记者事前的暗访情况是:小车只要在故居停车场停车,就收费20元,是物价局核定收费的4倍。大车停靠则更高,需缴费40元,是物价局核定价格的5倍。
  ■措施:短期打算治标长期措施治本
  完成现场调研后,18个职能部门的代表们在故居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研讨解决难题的方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萧润君等分别做了发言,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三大难题的方案。代表们认为,市民投诉的和本报报道的情况完全属实,故居是中山的窗口,问题必须引起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
  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初步措施,解决故居门前三大交通难题分两步走:短期打算治标,长期目标治本。
  停车难的问题,由发改局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严厉制止乱收费,执行政府审核批复的收费标准,小车停靠一次收5元,大车收6元,特大车收8元,过夜加收2元。设置在停车场的收费公示牌不得遮挡,收费时刻接受游客监督。长期措施是,尽快落实旅游小镇的总体规划,建设满足游客需求的停车场。
  过路难的问题,由交警支队牵头,各职能部门协作落实。在人行斑马线两端暂设流动红绿灯,收到效果后,加装固定的红绿灯和电子眼。另外,故居门前适当增加交警执法,组织志愿者服务。远期规划依据旅游小镇规划,架设人行天桥。
  候车难的问题,由交通集团牵头协调,公交集团具体落实。12月31日之前,在故居门前翠亨大道两边公交站位置增设候车亭,方便游客候车。长期措施是,在故居两侧合适的位置增加两组候车亭,彻底解决候车难的问题。

辅道明年三月通车机动车将分流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萧润君认为,故居门前出现的三大交通难题很不应该。他说,几年前南朗镇就想到了机动车分流的问题,将过境车辆尤其是货车分流到附近的下沙辅道,但是,辅道建了好长的时间,直到现在还没有通车。故居每年接待超过200万的游客,遇到高峰时段,每日游客量达4万人,压力很大。另外,他还提到故居外围摆摊的流动摊贩仍然很多,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交通通行和游客秩序。因为许多流动摊贩使用液化气瓶,如果不慎发生事故,后果难以设想,也请城管部门帮忙解决。
  关于南朗下沙辅道的问题,公路局当场做了回复,承诺在明年三月前通车,目前正在铺设柏油,增添公路设施等。城管执法局也现场回复,增派执法人员,也请公安交警等部门一起行动,警力共用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