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精和简机制行政突破乘风起破与立经济体制改革高扬帆

发布时间: 2015年01月1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恒才  
  市工商局发放第1000个商事登记营业执照。(资料图片)记者缪晓剑摄

  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2014 年是中山的深化改革年。为此,中山市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全面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一年之后,各项改革取得哪些成果?今日起,本报将首先对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领域的改革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头戏。2014年,中山市政府从政策、机制、行政手段多方面深化改革,部门合力松开制度捆绑,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激发市场活力。
  ■建章立制
  构建“1+11”项目投资体制政策体系
  2014年1月末,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提高审批效率的目标,要求社会投资项目从选址到开工的审批时限,从260个工作日缩短到5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批准项目建议书到批准开工审批时限,从300个工作日缩短到75个工作日内。
  按这一目标,市政府统筹推进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形成“1+11”改革政策体系,其中“1”是总纲性文件《中山市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1”分别为并联审批工作方案、监督工作方案、技术审查市场化改革方案以及8个操作细则。再造审批流程,各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同步操作、并联进行,每个阶段以审批时间最长者计算时长,不再是串联审批模式下各个部门审批用时累加。
  据了解,项目审批体制改革“1+11”政策体系已经成型,各项配套政策已出台实施,审批部门已基本完成内部流程优化、压缩时限等目标任务。全市已经实现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将审批流程分为立项、规划报建、施工报建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并将原来审批事项的“串联办理”方式改革为“并联办理”,最终实现2014年年初提出的办理时限改革目标。
  ■商事改革
  精简八成审批事项实现商事登记“即来即办”
  记者了解到,2013年年末,中山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大部分原前置审批事项变为后置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公司如今已实现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被取消。通过改革,商事登记审批时间被大幅缩减,前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6项减少为21个大项、33个小项,精简了82%。如申请人符合享受“绿色通道”待遇的,申请商事登记可实现“即来即办,当场办结”。
  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全市累计市场主体26.77万户,同比增长11%,新登记市场主体5.95 万户,同比增长17.9%;注册资本(金)达334.57亿元,同比增长159.8%。
  另外,作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内容,中山国企改革去年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改革重要内容。2014年,市国资委推出市属国有企业股权招商方案,股权招商企业近20家。2014年1月3日中山通拍卖51%股权,公共产品首次试水民营化;8月6至8日,中汇集团将中山公用13%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至2014年底,中山公用市值从9月份的86亿升至175亿,升幅达103%,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日前,中山城建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山市新港经营发展有限公司以3.9亿元价格成功将100%股权转让给香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宗由国外企业参与受让的国有股权交易。
  ■优化配套
  搭平台助科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改革目的是为了发展,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去年中山尤其有针对性地对科技金融进行软硬件配套帮扶,增强科技创新机制,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推动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
  去年,中山实现了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零的突破,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小榄商会相继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完成专业镇金融超市与服务中心平台网站测试。
  在校企合作方面,全市新增20家中小企业与5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举办高校成果推介会、产学研交流对接会等形式的校企对接活动5场,参与企业186家,合计281人次。截至目前,共有21家企业与16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游船游艇设计等领域。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并且保障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中山市构建了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基本形成了在全市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及运营的工作方案。据悉,中山市成立的全省首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广东(灯饰照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现已正式运作,首批获欧洲"金圆规奖"的25件作品已开始展示、转让、许可,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在金融服务领域,市政府于去年10月印发了 《中山市深化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为继续健全地方金融体系,新设立6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村镇银行支行、1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商业银行科技支行、4家小微支行、7家社区银行、4家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等。
  ■强化监管
  公示企业信用"红黑榜"实现跨部门共治
  在充分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活力的同时,中山通过探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信用监督长效机制,开通市商事登记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建立跨部门信息协同、面向社会公众统一信息查询机制,加强后续监管。
  去年,市工商局推动出台了《中山市行政机关收集公开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实施办法 (试行)》,平台将企业身份信息、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不良信用信息三类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收集范围,要求各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开展行政许可、资质认证评定、表彰评优、政府采购等活动中,主动查询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同时,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也搭建了商事登记信息公示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企业、群众对工商登记市场主体信息的实时查阅,并实现了商事登记信息向各许可审批部门的主动推送,各审批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及时开展许可及监管工作,确保登记、审批、监管三个环节信息的无缝对接。
  目前,市工商局已经收集并整理了全市第一批异常经营名录,并在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中向全社会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