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教育券保障均等免费教育
发布时间: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陈恒才
流动农民工家庭背后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热点问题,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实行改奖为补办法的建议》,建议中央创新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分配方式,发放“教育券”促进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认真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难题。”陈良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子女在中山的入学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据了解,一直以来,中山是非常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的,目前,中山非户籍学生共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0.4%。从广东省来看,2013学年,全国在读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277.2万人,广东省占全国总数的19%。珠三角9市集聚了201.6万人,占全省总数的83%。从构成情况看,全省每11个学生中就有一个随迁子女。
陈良贤说,现在的义务教育要求,对于外来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以“两为主”,即是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的政府为主。“为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子女能够入读公办小学,享受与户籍人口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推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和平等发展机遇,所以我提出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经费分担机制。”陈良贤说。
他建议中央创新随迁子女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按照“钱跟人走”的原则,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之间,根据流入地教育成本按比例进行分担。例如,按照沿海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成本12000元/年计算,中央和流出地省、市、县各承担5%,共20%,流入地省、市、县分别承担10%、10%、60%,共80%。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承担,流出地省、市、县通过“教育券”的形式承担。
陈良贤还建议,中央财政增加“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并变奖为补,根据流入地随迁学生实际数量划拨,提供更多经费上的保障,促进随迁学生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他山之石
教育券:“教育券”的目的是政府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凭教育券可不受学校性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和学区的限制自行选择就读的学校,从而使学生免受指定学校入学的限制,享有均等的择校权和机会。美国在二战后,为解决公立学校制度日益僵化和效率低下问题,曾实行“教育券”制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实行改奖为补办法的建议》,建议中央创新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分配方式,发放“教育券”促进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认真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难题。”陈良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子女在中山的入学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据了解,一直以来,中山是非常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的,目前,中山非户籍学生共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0.4%。从广东省来看,2013学年,全国在读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277.2万人,广东省占全国总数的19%。珠三角9市集聚了201.6万人,占全省总数的83%。从构成情况看,全省每11个学生中就有一个随迁子女。
陈良贤说,现在的义务教育要求,对于外来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以“两为主”,即是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的政府为主。“为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子女能够入读公办小学,享受与户籍人口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推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和平等发展机遇,所以我提出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经费分担机制。”陈良贤说。
他建议中央创新随迁子女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按照“钱跟人走”的原则,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之间,根据流入地教育成本按比例进行分担。例如,按照沿海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成本12000元/年计算,中央和流出地省、市、县各承担5%,共20%,流入地省、市、县分别承担10%、10%、60%,共80%。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承担,流出地省、市、县通过“教育券”的形式承担。
陈良贤还建议,中央财政增加“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并变奖为补,根据流入地随迁学生实际数量划拨,提供更多经费上的保障,促进随迁学生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他山之石
教育券:“教育券”的目的是政府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凭教育券可不受学校性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和学区的限制自行选择就读的学校,从而使学生免受指定学校入学的限制,享有均等的择校权和机会。美国在二战后,为解决公立学校制度日益僵化和效率低下问题,曾实行“教育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