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由“江”到“海”的跨越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0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谭华健
翠亨新区展览馆。记者余兆宇摄
阳春三月,靠海的翠亨新区已是春暖花开。
1月11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翠亨新区)战略研讨会在中山举行;2月6日,省港澳办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新区建设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新区走先行先试范畴的专属示范区的路径,支持新区纳入省甚至国家“十三五”规划……
翻开翠亨新区进入2015年以来工作大事记,一股新风迎面扑来。
2010年10月,中山市提出建设翠亨新区的设想,以此作为中山未来发展新的重大战略平台。翠亨新区位于我市东部沿海,范围包括马鞍岛、南朗镇及火炬开发区一部分,起步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面积约50公里,总体统筹整合规划面积约230平方公里,拥有26公里长的海岸线。翠亨新区的战略定位包括四个方面:新一代珠西岸理想城市先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区、人水和谐智慧用海试验区、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索区。从岐江到伶仃洋,翠亨新区将肩负着中山城市实现由“江”到“海”的跨越和转型发展的重任,承载着“中山的未来,未来的中山”的重大战略发展任务。
2013年3月25日,翠亨新区挂牌成立。近两年来,翠亨新区发展更为诱人。目前,新区起步区共有在谈项目34个、已签约项目68个,其中已投产项目24个(含规上企业17个),在建项目16个,已签约待动工项目28个。和博药业、默沃药业、立信染整、中心河公园等四个重点建设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在建项目中预计有7 个今年投产,总投资超过15.5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新项目今年产值预测超过11.8亿元。
“年轻”的翠亨新区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翻阅《中山翠亨新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2012-2030年)》,记者看到有这样一段描述:明清以来,地处太平洋之滨南海边的香山 (含今中山、珠海、澳门),最早受到西方贸易、科技的影响,而南海与珠江水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咸淡水”文化。当时欧洲各国来中国传教、游历贸易甚至外交都是首先从香山登陆,香山得以成为当时中国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和海路交通枢纽,并一直发挥着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作用。这种中西文化交汇产生的“咸淡水”文化,也为香山增添了开放、争先的元素。
通过文物考古,翠亨新区发现史前人类在此劳作、生活、繁衍的遗迹,是现今中山最早有人类聚居的地方。从新石器时期龙穴彩陶遗址,到近代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均反映出翠亨新区这一地区纵贯中山市历史文化发展史的重要性,它是中山市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近代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兼容并蓄的文化,为翠亨新区留下一笔丰富的人文财富。翠亨新区是中山“江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山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最年轻的海洋文化地标。
沿着宽敞开阔的翠海大道一路前行,两旁的绿树已退下陈旧的衣裳,披上了翠绿的新装,生机盎然。一幢幢高大气派的厂房拔地而起,远处蔚蓝的海水一望无垠……依托翠亨新区这一重大战略平台,我市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港口物流产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新能源产业等现代海洋产业。翠亨新区也将在未来中山海洋经济布局中发挥重大作用,引领中山融入更广阔的沿海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