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岭南古村烙下皇室后裔印记

珠海南门村菉猗堂:祠堂建筑群承载赵宋皇室文化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李丹丹 杨彦华  
菉猗堂。

  从南门村村委会到菉猗堂,到村道两侧的院墙上画着南门村的风俗画,一路看过去能了解南门嫁娶风俗、种植作物等情况。去年刚到南门村的大学生村官周泳敏已经非常熟悉南门村的历史、景致和未来发展方向,“南门村是宋皇室后裔聚居的古村,周边许多游客都因村里的菉猗堂、接霞庄慕名而来。”
  位于珠海斗门区南门村的菉猗堂,建于1454年,是赵匡美第15代后裔赵隆为纪念南门赵氏始祖赵梅南而建,包括赵氏祖祠(即菉猗堂)、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部分。该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8年11 月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蚝墙”屹立500余年
  南门村自明朝永乐元年 (1403年)建村,村中的赵氏祖祠菉猗堂始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是魏王赵匡美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曾祖父的别名“菉猗”立祠纪念。
  从南门村牌坊沿途欣赏各色通俗壁画漫步到菉猗堂,只见菉猗堂气象巍峨,整体结构严谨凝重,古朴典雅。菉猗堂是南门村祖祠群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旁边依次是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菉猗”一词源于《诗经·淇澳》,代表“绿竹茂盛”的意思,菉猗堂布局为三进,包括前厅、中殿和后殿,四以南北轴成一线并两边对称。每一进之间有一天井作间隔,而且越进越高。祠堂使用大量各式雕饰:包括了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等,另外四周的墙亦绘有多幅以山水、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的图画,十分清新雅致。
  进入菉猗堂后殿时,抬头望见悬挂在横梁上的“忠孝义士”牌匾,该匾额见证了700多年前宋元海战的历史。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当时已居住在南门村的魏王后人赵若梓闻讯,即与若桃、若榉兄弟3人,召募潮居里民数百忠勇,具舟迎驾以勤王。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脉,丞相陆秀夫即令若梓等归家入山隐居。授若桃为承直郎,封若榉为武翼大夫。敕赐若梓为忠孝义士。建祠时立匾作纪念。
  菉猗堂最具特色的是山墙用了硕大、坚硬的蚝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蚝壳砌成的墙身足足有65厘米厚。周泳敏介绍,沿海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千年砖,万年蚝”。“蚝”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曾经在古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流行。古时的广东人用蚝壳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两广地区“靠海吃海”,吃蚝与养蚝都比较普遍,养蚝业自古以来便是支柱型产业。蚝壳,自然成了优先考虑的经济的建筑材料。
  菉猗堂前面是一大片田地,再过去就是一片大海,海对岸就是江门的新会区。祖祠周围是近年来新建的民宅。
  ■“皇族礼仪”传承宋文化
  周泳敏介绍,南门村承载赵宋皇室文化,未来在旅游业发展上,以赵宋皇室文化为核心,以建设幸福村居为契机。“今年‘五一 ’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旅游文化节,其中一项活动就是‘皇族婚礼’”。周泳敏说,珠海市市级非遗名录“皇族祭礼”是宋朝赵氏皇族的传统祭礼仪式,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节庆,南门村的赵氏皇族后裔都会举行庄严华丽、规模盛大的“皇族祭礼”仪式,而“皇族婚礼”则是“皇族祭礼”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喜庆仪式,具有浓厚的宋代传统文化气息。
  周泳敏介绍,南门村赵宋皇室文化特色鲜明,在南门村,距离菉猗堂不远处还有一赵宋皇室望族的村落 “赵家庄”,也叫接霞庄。这是由赵宋魏王系的后裔赵维茂经营中药材发家致富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赵家庄人以经商发家稳家,积聚了雄厚的财富,加之有人在朝为官,如当时的广西巡抚黄槐森就是该庄族人的亲家,可谓财雄势大,繁盛景象持续数十年,“赵家庄企到香山县”这一俗话一直流传至今,足见其当时影响力之大。据了解,赵家庄是广东省唯一由古代皇族没落后代设计、建造的村庄,其规划、设计有着明显的皇室印记,比如在村庄前开挖护庄河,在全省目前发现的古村落中仅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