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渔女”静立喜看特区日月新

珠海渔女雕像:珠海向海而兴的城市名片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李丹丹 杨彦华  
珠海渔女雕像。

  提及珠海,自然少不了情侣路,而在珠海这条最著名的路上,有一座雕塑堪称珠海的城市名片——珠海渔女雕像。据《珠海之最》一书介绍,珠海渔女雕像是珠海市最有影响力的城市雕塑。珠海文史研究专家杨长征表示,珠海渔女雕像已成为珠海市的象征,她不仅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还是珠海市的象征暨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建筑物。
  据介绍,珠海渔女雕像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潘鹤根据当时市委书记吴健民撰写的珠海渔女传说创作出来的,1982年在珠海市香洲区香炉湾一座8米高的花岗岩雕塑亮相,此后成为珠海的标志。2001年,珠海首次评定十大景点的时候,“渔女香湾”入选。如果说宝镜湾岩画是珠海早期海洋文化的代表,那么,珠海渔女雕像就是珠海当代向海而兴的一张城市名片。
  ■“渔女”见证特区发展
  1980年5月,中央正式确定珠海为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特区’特在哪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与改革开放风雨同行,特区本身仅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杨长征说,珠海与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的澳门水陆相连,又是沿海地区,在进行对外开放交流上有着先天优势。
  1982年开始,珠海渔女雕像静静地矗立在香炉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这座雕像高8.7米,重达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她领戴项珠,身掮鱼网,裤脚轻挽,双手高高擎举着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成为珠海市的象征暨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建筑物。
  1984年1月29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经济特区,对珠海的可喜变化十分欣慰,挥笔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珠海在特区发展道路上创造了罕见的“南山速度”。
  在珠海渔女雕像后不远处就是野狸岛,野狸岛上正在建设全国首座海岛歌剧院,“在珠海渔女雕像附近,有着珠海特色并带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景点非常多,也是珠海建立经济特区以来见证珠海向海而兴的标志”。杨长征说。“今天站在野狸岛海拔70多米的山顶上,眺望南方,望不到边的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已经呈现在世人眼前,未来的珠海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将进一步和港澳、粤西乃至整个大西南加强合作,更有作为,科学崛起。”
  ■年轻的历史文物
  提到文物,很多人想到的多会是些老的建筑、古董等。但是珠海渔女雕像在2011年被列入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对于前两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大,更把时间范围放宽至近现代乃至当代,强调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教医疗卫生建筑等行业性质的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也作为普查重点,珠海渔女雕像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标志物被列入其中。
  去年年底,由中山市政协、珠海市政协和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联合发起的寻找“香山海洋文化地标”结果揭晓,珠海渔女雕像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