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怒吼当“护卫”如今沉默做“礼兵”
历史上的大炮台山是葡人身体和精神的庇护所,现已成为游人了解澳门的首选之地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大炮台山上的炮台。
漫步在大炮台山上,阳光灿烂,清风拂面,这里现已成澳门一个理想的休憩场所,居民在这里散步休息,游客来这里拍照留念,感受东西文化交流历史。面南一边,20多门乌黑大炮整齐排列,昂首向上,仿佛仍在守卫着澳门的土地和人民。
■葡人在澳门的精神庇护所
稍稍研究一下澳门的文物景点就不难发现,葡萄牙人在澳门留下的公共设施中,最多的就是教堂和炮台。这不是什么巧合,因为精神上的庇护和身体上的庇护,对于当初远离家乡的葡萄牙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繁华的澳门市中心往北,经过摩肩接踵的商铺,穿越狭窄弯曲的街道,前方豁然开朗,大炮台山到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闻名遐迩的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一种俗称,它实则是圣保禄教堂遗存的前壁。历史的风云从它身上掠过,东西的文明流经这里汇合。1582年,一个开启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进程的先驱人物利玛窦就是从这里上岸。
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发钦博士介绍,十五、十六世纪,在罗马天主教统治了数百年之后,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天主教的卫道士们为此感到十分不安,他们决心以高尚的德性、忠贞的勇气,捍卫教廷的权威。搭乘葡萄牙人十字帆商船的传教士们,来到澳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据点,兴建修道院和教堂,作为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精神庇护所,圣保禄教堂是澳门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堂之一。
■葡人在澳门的身体庇护所
自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后,澳门的几个制高点就都被传教士们占据,用来当作隐居地。然而,安全上的庇护,始终是一个比精神上的庇护更为重要的生存需求。
大三巴牌坊东侧,就是大炮台。这里已经没有了森严的戒备,没有了重重的关卡,顺着一条石砌的人行小路拾级而上,就到了大炮台上。
这里虽不是澳门半岛的最高点,但它处在半岛的中部,数百年来,无可争辩地成为澳门城防系统的核心,并以强大的火力覆盖面,确保了澳门半岛的东、南以及西海岸的安全。
林发钦介绍,建造之初,大炮台只是圣保禄教堂用来给耶稣会教士们活动的一座城堡。自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后,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无限的商机让后起之秀荷兰垂涎欲滴。1622年,葡荷曾在大炮台山一带有过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为了防御海盗的抢掠,抗击荷兰人的进犯,葡萄牙人一边建城,一边建炮台。据历史数据显示,仅在澳门半岛,就有大小炮台14座,加上氹仔、路环的炮台,小小一个澳门,过去曾有大小炮台16座。澳门俨然就像一个被炮台包围起来的城市。
■全球游客来这里了解澳门
东西方的文化、商贸交流,造就了今天的大炮台山。
1965年,澳葡政府解除了大炮台山军事禁区的限制,炮台用作了气象台;1996年,澳葡政府又在大炮台的原址一侧,建起了澳门博物馆。现在,大三巴牌坊、大炮台、澳门博物馆三位一体,连同附近的包公庙、哪咤庙,构成了澳门现在最火爆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当天我们到达大三巴牌坊前时,虽然还只是上午9点多,但大三巴牌坊前已是人头涌动。来自浙江金华的陈若飞说,说起澳门,自然就想到了大三巴牌坊、大炮台,这一带遗址多,相对集中,而且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是了解近现代澳门在东西方交流历史最好的地方,每次来澳门,我都会来这里。
根据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访澳旅客达到3152万人次,年增长幅度达7.5%,大炮台山一带成为游客游览必选之地。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李业飞说,现在大炮台山一带是澳门旅游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每一位前来澳门旅游的人基本上都会去大炮台山,这里已成为澳门名副其实的第一城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