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百年摩罗兵营的前世今生

澳门港务局大楼见证了新时期粤澳之间的紧密合作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特派记者赵伟 张房耿  
曾经的"摩罗兵营",如今的港务局大楼。

  从妈阁庙出发,顺着妈阁街,前行不过百米就到了港务局大楼。它旧称“摩罗兵营”,是澳门唯一一栋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已于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摩罗文化在澳门的体现
  大楼依山而建,大致成四方形,一面靠山,另三面由花岗岩地基高高托起,地基上面,筑有长长的回廊。回廊的内侧,是兵营的主体建筑,高耸的中央部分,鹤立鸡群;环绕拱卫的四周,浑厚而坚实。回廊的外侧,19个尖形拱窗一列排开,间有白色三叶花饰作为点缀,淡雅整齐;而整座建筑物的屋顶之上,遍筑城碟,那奇特的方尖形状,随建筑物的线条起伏,动感悦目。
  据介绍,历史上摩罗兵营前面就是一片大海,但自二十世纪澳门多次填海造地后,它被逐渐“推离”海岸。
  在中葡建筑俯拾皆是的澳门,为何会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发钦介绍说,“摩罗”是过去葡萄牙人对北非地中海沿岸一带阿拉伯人的称呼。葡萄牙人与摩罗人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上千年。那个时候,彪悍的阿拉伯人占据了欧洲地中海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经过数百年的抗争,葡萄牙人才获得国家的独立。摩罗人走了,然而,不仅阿拉伯色彩的建筑在地中海两岸随处可见,就连“摩罗”这个名字,也早已深深植入葡萄牙人的记忆。
  林发钦说,由于夏季澳门的天气非常炎热,巡逻队中的欧洲籍士兵因不适应这种天气而经常病倒,摩罗兵因长年在热带地区工作不会有此问题出现。针对这种情况,1873年,葡澳当局雇用首批摩罗兵加入警队工作,并为这些士兵兴建一座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营房。1874年,摩罗兵营建成。
  ■澳门海上治安发展的标本
  顺着回廊,我们来到兵营的大门,进门处是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厅,陈列着澳门水警早期使用过的各式舰载炮和船只模型等。
  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宣传推广处处长林纯介绍,随着十九世纪世界政局的改变,澳门港口事务越趋繁忙,再加上活跃于中国沿海的海盗,以及走私武器、鸦片等问题,葡澳当局1691年成立了警察部队,1868 年设立专门的港口警察,1872年确立了首份港口的规章,随后设立船政厅及组成水师巡逻所,专责港口事务。
  鉴于摩罗兵营地处山腰,且建有宽大的瞭望平台,可俯瞰澳门港口海事活动,以此为据点有利于管理及执行港口事务,特别是海上巡逻工作,为此当局决定将兵营改作处理港口事务之用。自1905年开始摩罗兵营正式成为船政厅办公大楼及水师兵住房,俗称水师厂。
  林纯介绍,港务局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公共行政机构之一,除监管港口活动、航道交通安全及海上巡逻外,早期港务局的工作还包括发布风暴讯息、发出船只购买军器之准照等工作。
  ■力促中山澳门游艇自由行六七月开航
  今天,已历经141年沧桑的港务局大楼仍是澳门海事及水务局行政办公地。而随着粤澳合作的日益紧密,时至今日,这栋古老的建筑又在发挥它新的作用。林纯介绍,目前该局正全力推动“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争取该项目能够在今年六七月份正式开航。他补充说,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澳门海事及水务局由一名副局长带队,已出发去中山和有关部门洽谈开航前的细节。
  林纯说,政府计划在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前提下,把澳门游艇会和澳门渔人码头加入成为 “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试点,满足中高端游艇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亦计划于路凼航道附近海面分阶段设置三个游艇临时停泊区,首阶段会先在路湾石排湾码头对开海面,以浮标等分隔设施划出约五十个补充性的泊位,以提供最基本的系泊设施和服务。海事及水务局现正筹备制作游艇指南,收录澳门海事概况、申请来澳手续、游艇航行指引、停伯区位置及服务、入境及离境、海关关检、卫生检疫以及澳门旅游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