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孔雀”筑巢“海归”安家

深圳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57家知名高校聚集虚拟大学园,全市累计引进专家98万人次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才  
  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成为深圳创新驱动战略的“法宝”。据《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选出了中美各10位年度创新人物。在中国10人名单中,有5位创新人物来自深圳企业界。
  在本次考察学习中,中山市党政代表团不仅对深圳虚拟大学进行了考察,同时与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进行了交流。
  ●57家国内外高校聚集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始建于1999年,在诞生之初,确立了“一园多校、市校共建”的模式打造新型科技园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走进该园区,让人误以为走进一个集聚了这些大学的大学城。这个虚拟大学园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的高地。据介绍,目前园区内已经汇集57家知名院校,建成了12家院校深圳产业化基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达800多家,培训了20多万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目前进站博士后有140多名,设立2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承接国家级科技项目600多项,产生专利授权近700项,软件著作权100多项,发表论文500多篇……这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现人才在这里产生的聚变力量。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2011年正式进驻该园区。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研究及科技)及研究生院院长吕坚当日介绍,目前城大已经在该研究院设立了11个研究中心和两个实验室,承接项目60%以上是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个科技部项目和9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孵化的企业产值超过600亿元。
  “关键是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形成了一套非常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人才引入机制。”吕坚说。
  ●累计引进境外人才98万人次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除了有平台,还有一套完整的人才服务机制。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邓晓俊介绍,早在2008年,深圳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对高层次人才进行认定和评级,然后按照评级,对这些高层次人才进行对口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包括子女入学、安居补贴、津贴补助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深圳还在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的窗口,接受用人单位委托,‘一站式’代为办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手续。”邓晓俊说。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近年来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实施的“孔雀计划”。邓晓俊介绍,“孔雀计划”正式实施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时计划5年内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 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圳创业,带动吸引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该政策不仅对其子女入学、住房以及享受其他优惠政策进行了详细规定,尤其为这些人才创业设立了平台和创业引导基金。”邓晓俊说,截至4月15日,这项计划引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超过950人。
  这项计划尤其刺激了“海归”潮涌深圳。目前深圳共有留学人员创业(产业)园24家,在孵企业数1600家,累计毕业企业数1700家。创业(产业)园为留学人员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及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吸引了一批视野宽阔、充满智慧的顶尖技术型人才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到深圳,初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而按深圳市外国专家局披露的统计数据,深圳市目前累计引进国(境)外专家高达98万多人次,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5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