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多元宗教文化促进“西学东渐”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0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丹丹 冷启迪  
香港圣约翰座堂。

  在香港金融中心中环核心区域的皇后大道东端,聚集着诸多银行,汇丰银行总行大厦就在那里,而长江实业的办公大楼也在此。就在其旁边,林立的现代商业大厦的中间,有一座哥特式的基督教堂显得很特别,拾级而上,就能看到掩隐在绿树之中的圣约翰座堂。
  与皇后大道上步履匆匆的上班人群相比,圣约翰座堂好像是自带了静音效果,一下子让人都静了下来。圣约翰座堂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西式基督教会建筑,坐落在香港的金融中心中环花园道4号。就在其附近,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教堂,它旁边的香港终审法院的前身就是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在些利街还有一座清真礼拜堂……鸦片战争之后,1841年香港开埠,英美欧陆的传教士相继抵达香港,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殖民化半殖民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活动,对于近代中国,在客观上起到了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西学东渐的作用。
  ■多元化宗教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据介绍,圣约翰座堂在1847年由当时的香港总督戴维斯爵士奠基,并于1849年落成启用,是香港圣公会最重要的教堂,是圣公会为当时新设的香港教区而设,为在港的欧洲裔教徒提供礼拜的地方。日治时期,曾用作日本人会所,座堂因此遭受严重破坏。二战后多次重修,旧貌仍得以保存。正门前有纪碑一座,用以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殉难者,旁边地下平放麦士维士兵的墓碑,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时在教堂前殉难的士兵。教堂北墙上另有威廉大尉纪念碑石,以纪念他在1857年时于广州城下殉难。1996年,圣约翰座堂被香港政府列为法定古迹。
  圣约翰座堂采用许多柱廊和十字装饰等,建筑平面呈十字形,中央为中殿,两旁设有偏殿。教堂设计糅合了13世纪的早期英格兰式以及华丽哥特式建筑风格。圣约翰座堂位处香港的商业中心点,被邻近的摩天大楼所包围,百多年来,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
  现在,圣约翰座堂跟一般的教堂一样,每星期都会为信众安排弥撒,以前仪式都以英语进行,但随着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逐渐出现了以粤语、菲律宾语、普通话等不同语言举办的弥撒。
  一定历史形态的宗教,总是与其所处的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整体相联系,并与之相适应的。香港多元化的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1840年,英国凭借武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腐败的清政府先后签订了 《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强行占领和租借了香港。香港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由其所导致的文化特点,为宗教在香港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英国占领香港的一百多年里,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港英当局对宗教采取了宽松自由的政策,造就了当今香港多元化的宗教文化。
  ■孙中山曾在基督教会所办学校读书
  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中山在香港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他“逸仙”的别号就是传道会长老起的。据介绍,1883年11月,孙中山赴香港进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所办的“拔萃书室”读书,并结识广州有名的基督教伦敦传道会长老区凤墀,跟随他学习中文及经史之学,区凤墀为孙中山起了“逸仙”的别号。经区凤墀介绍,孙中山又结识了美国公理会牧师喜嘉理,他们过从甚密。不久,在喜嘉理的劝说和影响下,孙中山由喜嘉理施洗,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并取教名“日新”。
  孙中山受洗后,对基督教表现出极大的热诚。1884年春,他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在学习之余,每星期日都到基督教道济会堂听王煜初牧师讲道。
  传教士也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积极参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足迹遍及资本主义之势力所及。香港多元化宗教也反映出当时香港作为转口贸易中心和对外开放经济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