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中山禁毒模式
相关报道将在“6·26”国际禁毒日专题节目中播出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1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江泽丰
本报讯 “公卫合作”、“社工+公安”联动康复帮教,我市破解了病残特殊吸毒人员收治难、社区戒毒康复帮扶管理难的全国性难题,并为全国各地开展禁毒工作提供了经验。昨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来到我市,专门采访中山禁毒模式,并将制作专题报道,在“6·26”国际禁毒日专题节目中播放。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谭培安向他们介绍了禁毒工作经验。
谭培安说,中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禁毒工作,并着力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从2013年开始,我市把禁毒工作列为平安建设“一号工程”予以大力推动。我市警方转变工作理念,从“为禁毒而禁毒”转变为“为平安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而禁毒”,从“围绕破案、收戒指标去工作”转变为“为最大限度降低毒品对社会危害,实现除毒务尽而工作”。
我市把吸毒人员“大收戒”作为工作重点,并针对病残特殊吸毒人员难以收戒的全省乃至全国难题,投入使用了全省首家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公安机关全程保障的“公卫”合作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通过与卫生、司法等部门紧密合作,中山各镇区大力支持,短时间内,就将中山市300多名重患吸毒人员全部依法收治收戒,彻底解决了患病吸毒人员的收治难题。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全民参与。”谭培安介绍说,我市还联合中山市联众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东区、石岐区开展吸毒人员帮教试点,探索出“社工+公安”联动康复帮教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戒毒康复帮扶管理难”问题。仅仅2014年,联众社工共服务戒毒人员超过1200人次,安置帮扶就业700多人次。实践证明,“社工+公安”联动帮教模式在加强吸毒人员管控、降低复吸率、预防违法犯罪、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广这一帮教新模式。
昨日,在听取谭培安介绍完中山禁毒基本情况后,央视记者来到了石岐联众社工服务中心,实地采访中山“社工+公安”联动康复帮教模式。在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他们将深入我市各镇区,对中山禁毒模式进行全面、具体、深度的采访。据了解,“6·26”国际禁毒日当天,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将推出禁毒直播节目,并配以专题报道,届时中山禁毒模式也将在该专题报道里推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山禁毒成果。
谭培安说,中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禁毒工作,并着力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从2013年开始,我市把禁毒工作列为平安建设“一号工程”予以大力推动。我市警方转变工作理念,从“为禁毒而禁毒”转变为“为平安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而禁毒”,从“围绕破案、收戒指标去工作”转变为“为最大限度降低毒品对社会危害,实现除毒务尽而工作”。
我市把吸毒人员“大收戒”作为工作重点,并针对病残特殊吸毒人员难以收戒的全省乃至全国难题,投入使用了全省首家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公安机关全程保障的“公卫”合作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通过与卫生、司法等部门紧密合作,中山各镇区大力支持,短时间内,就将中山市300多名重患吸毒人员全部依法收治收戒,彻底解决了患病吸毒人员的收治难题。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全民参与。”谭培安介绍说,我市还联合中山市联众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东区、石岐区开展吸毒人员帮教试点,探索出“社工+公安”联动康复帮教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戒毒康复帮扶管理难”问题。仅仅2014年,联众社工共服务戒毒人员超过1200人次,安置帮扶就业700多人次。实践证明,“社工+公安”联动帮教模式在加强吸毒人员管控、降低复吸率、预防违法犯罪、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广这一帮教新模式。
昨日,在听取谭培安介绍完中山禁毒基本情况后,央视记者来到了石岐联众社工服务中心,实地采访中山“社工+公安”联动康复帮教模式。在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他们将深入我市各镇区,对中山禁毒模式进行全面、具体、深度的采访。据了解,“6·26”国际禁毒日当天,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将推出禁毒直播节目,并配以专题报道,届时中山禁毒模式也将在该专题报道里推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山禁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