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银行业崛起奠定亚洲金融中心地位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1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冷启迪 李丹丹  
  香港中环屹立着中银大厦等多家金融机构。

  海上丝绸之路搅动的不仅是物品、人员的流动,还有最重要的资金流。英国占领香港后,于1841年宣布香港成为自由港,政治环境稳定,又有天然的深水港,除吸引英国之外,美国、德国、印度、葡萄牙等地商人也纷纷来港发展,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催生了金融业的发展,汇丰、渣打、恒生、花旗、东亚等本土银行破土而出,让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业的中心。
  ■金融中心聚集中环
  中环是香港的心脏,这里鳞次栉比地屹立着中银大厦、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厦、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交易广场等,成为代表香港的标志性图景。白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业精英在此奋斗。琳琅满目的时尚精品,也吸引着游客们前往血拼。夜色降临,拥挤的人流离开了中环,繁忙的街市安静下来,流光溢彩勾勒出摩天大楼的迷人线条,皇后广场前的水池灯光摇曳,中环又呈现出另一副模样,很难将其和商业帝国里的厮杀联系起来。
  如今的香港,已经形成以汇丰集团、中银集团及外资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国际租赁市场等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和运行相结合,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一体化组成的香港经济体系。
  在香港国际金融界,汇丰的历史无疑是引人入胜的。这家起源于香港、发展壮大于中国、继而扩张至全球的英资金融机构,在过去140多年的时间里,在权力与金钱的疆域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金融故事。如果在香港,你问香港人,香港有哪一个机构最能代表香港国际地位,多数港人会首推汇丰银行。为什么?因为香港开埠以来,有150年里,汇丰是香港最大的银行,港币的第一个发行者,扮演着准中央银行的角色。从香港政府到最大的香港公司,到绝大多数的香港市民都是汇丰的客户,同时汇丰还是所有公司中拥有最大港人股东(股票持有者)的香港上市公司。许多港人既是客户又是股东,所以称为汇丰的利益相关者。有些港人把汇控的股票当作传家宝,父传子,子再传子。当汇丰出现困难,导致汇丰股价下滑时,一些对汇丰忠心耿耿的铁干粉丝散户自发地在低价接盘、护盘。
  ■英国人创建香港本土银行
  在香港上环有一条名为修打兰街,正是以汇丰银行的创始人托马斯·萨瑟兰爵士命名,GCMG (Sir ThomasSutherland,又译作苏石兰、修打兰,1834年-1922年)。这位苏格兰人在阿伯丁大学读书,19岁前往伦敦,任职铁行轮船公司。彼时,英国占领香港,于1841年宣布香港成为自由港,而清朝的海禁政策并没有取消,只有广州一港通商,香港临近广州,政治环境稳定,又有天然的深水港,吸引了包括英国人在内世界各地的人来港发展,当时取道香港输入中国的货品主要有羊毛制品、棉花、铁钉、煤油和鸦片等。而欧洲各国的轮船公司前往香港的路线生意繁忙,托马斯两年后被派往印度孟买,1855年来香港负责该区的监督工作,任职期间,他将公司的航运服务从香港、广州、上海拓展至厦门、汕头和福州。1863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成立,他出任该公司的主席。眼见天下货物及资金都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流动,他阅读了一些有关苏格兰银行运作的原则,兴起创办银行的意头,并与各大洋行合作。之后由来自香港、上海和加尔各答的商人全数认缴500万港元资本,凭这笔资本,香港上海汇理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前称)于1865年3月3日正式在香港开业。
  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郑培凯教授认为,汇丰银行的成立,也触动了更多香港商人的商业神经,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本土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他们为香港的社会建设、贸易往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成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最终助力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