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时光碎片”读懂百年古港
许志杰22年所捡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瓷片,印证了古月港昔日海上贸易的繁荣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赵伟朱晖
许志杰与他的"时光碎片"。
作为一名85 后的年轻人,许多人也许会正奔向大城市去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而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豆巷村的许志杰却痴迷在九龙江边捡拾瓷片,今年28 岁的他22年来收集古瓷片数万片。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色泽的瓷片,鲜活地印证古月港昔日海上贸易的繁荣。
■五六岁就开始在海边捡碎瓷片
3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瓷器摆件琳琅满目,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家瓷器博物馆。除了几片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暂不知名的官窑外,其他多为明清年间的青花瓷残片,这些残片多为漳州窑,也有部分是泉州安溪窑。瓷片画面上,或山水,或花卉,或人物,或图案,无不写意传神,情趣盎然,显见是其精心挑选过。
这些就是月港古瓷标本馆馆长许志杰20多年来的“成果”,由于场地问题,这些展出的碎瓷片只是他“成果”中的很少一部分。许志杰说,月港地处漳州城东南五十里处九龙江入海口,因其形如月而得名。明朝中后期,月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是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重要水路要冲,当年这一带海外贸易非常活跃。据史料记载,当年从月港输出的货物异常丰富,明朝万历年间多达100余种,其中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就是瓷器。
许志杰说,小时候,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自己就对小镇路旁河畔随处可见的碎瓷片产生了兴趣,跟大人到九龙江淘沙蛎,经常能淘到各式各样的瓷碗、瓷盘。不过他当时并不懂这些瓷器的价值,只是觉得瓷片上精美的纹样、图案吸引着他。上小学时,有一次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起古月港文化,他想起了那些瓷片。“这些瓷片应该大有学问。”许志杰兴趣的种子开始萌发,年少的他从因兴趣捡着玩到养成放学后到江边捡瓷片的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涉猎的广泛和研究的深入,许志杰对这些瓷片的了解日益加深。“每朝每代的型制有差异,就是同样的造型也存在胎骨、釉色的差别。”许志杰说,小小的古瓷片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传奇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片。
■曾经用香烟跟农民换古瓷片
不过,他的收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捡瓷片时,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担心影响他的学习,有时难免唠叨几句。”回想过往,许志杰笑着说,每次从江边回来,经常是一身泥一身土。家里人心疼他,虽然不反对他这么做,但还是希望他尽量不要再做这份 “苦差事”。不过,倔强的他从不后悔,对收藏瓷片可谓如痴如醉。“为了保存这些‘成果’,我就悄悄放到地下室去。后来,时间长了,家里人看我一直在坚持,虽然他们还是有些不理解,也没再多说什么。”
那时,每当九龙江口潮水退去,总能见到他到江边捡拾、淘洗瓷片的情景。有时,他还能意外收获铜钱、佛像等小物件。
长大后,许志杰捡瓷片依然执著,当地农民捡到瓷片也送给他,他也经常买些香烟跟人家换瓷片,之后他也掏钱买些有分量的瓷片……慢慢地,他收集旧瓷片的名声传开,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在大伙的一致肯定下,父母渐渐理解他。如今,许志杰除了在家中开设展厅之外,家人还在院子里腾出一部分空间,让他继续做着“时光碎片”的收藏梦想。
■婉言谢绝高价收购
许志杰反复说到一个话题,那就是想以瓷片展示厅为契机,将其做大,重现当年漳州人在古月港敢拼敢闯的进取文化,同时也让世人再次铭记这“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地方,曾经有过的历史繁荣。
在记者与许志杰闲聊的同时,有两名从上海来的游客经人介绍慕名来到展示厅参观,他们也惊讶于许志杰展厅内的收藏品,其中还有一名游客饶有兴致地与许志杰谈起价格,想买两三片回去收藏,可是被许志杰婉拒。许志杰说,像这样的客人以前也有很多,有些出的价格非常高,但每一次都被自己拒绝了。许志杰说:“每当有瓷片爱好者前来观赏,我都会毫不吝啬拿出来一一介绍,但是要出售这些藏品,我还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