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石头城六朝时成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对外交往比郑和下西洋早千年左右,其遗址现已变身为石头城公园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李丹丹黄启艳  
石头城遗址现已变身石头城公园。

  “与后来广为人知的郑和下西洋相比,早在六朝时期,也就是比郑和下西洋早1000 年左右,石头城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迎胜表示,唐朝诗人杜牧曾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就印证南朝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现在的南京,“佛教的兴盛也从侧面体现当时南京与外界文化交流比较频密。”在石头城遗址还留存有“城墙拜佛”的遗迹。
  “南京的兴起和国家政治中心南移有很大的关系,”刘迎胜说,公元3-6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当时相对北方地区战争频仍、经济窒息、文化衰退,六朝则相对社会稳定,北方大量士族和劳动人民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六朝时期科学、技术、思想等都取得辉煌成就,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六朝文化。也就在那个时期,南京真正开辟了中国的海洋时代,东吴建业(今南京)、东晋及南朝时的建康(今南京)在“海上丝绸之路”及“海洋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类似于汉唐时代的长安(今西安)、洛阳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地位。
  ■石头城遗址名列南京海上丝路申遗名单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申遗工作专家组主要成员之一的贺云翱教授曾指出,刘禹锡的名诗恰恰再现了当年石头城与长江、秦淮河的方位格局,作为南京城的雏形和母城,东汉孙权所建的都城——石头城凭江依山,地势优越,沿着石头城拐弯入城就是后来唐朝称为“淮水”的秦淮河,继而进入市内繁华的商户聚集地。由于石头城位于长江和内河秦淮河的交接之处,自古以来既是扼守长江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是重要的水路交通码头,东晋时期,石头城附近水面上商旅船只最多可达万计,石头城下的码头堪为当时长江上最大的内河船运码头。很多异域人士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南京,或出使、或通商。
  石头城遗址现在已经变身为石头城公园,并名列南京海上丝路申遗名单。
  ■六朝建康都城开启海洋之旅
  目前,南京、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9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座城市的文物局联合主办 “跨越海洋——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最后一站就是南京,展出在6月底结束。此次精品展详细展示了南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在三国鼎立时代,南京第一次成为长江中下游及南方沿海区域的政治中心。
  南京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六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汉代的零星断续状态,发展到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形成连续、固定的航线,为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六朝政权与东亚和南洋国家之间的使节、僧侣等人员的交流往来,让南京成为丝绸之路、东海南海之间的连接枢纽之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此次 “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中,有一块出自铁心桥王家山M2东晋墓的墓砖,其侧面有一个大眼睛、高鼻梁、戴毡帽的胡人,这块墓砖的出现,证明东晋时期的南京人,对“老外”的确不陌生。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内还有一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的特有的随葬器物——堆塑罐,又称谷他仓、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门为陪葬烧制的明器,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品,其中不少堆塑罐上都有胡人的形象,也是当时与国外交流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