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垄”盛典:中国色彩浓重的神圣节日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梁东麒江泽丰
自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以来,这条商路一直是东西方商品交换的主要渠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的印尼,无疑是这条渠道和桥梁中最为重要的其中一个环节。直至今日,在印尼爪哇岛中爪哇省的一座商港和首府三宝垄,仍沿用着当年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的名号,在这个名号传承下来的同时,一个同样与郑和密切相关的节日--"三宝垄"盛典至今仍是这片地域居民最为重视的神圣节日。
■浓重中国色彩的三宝垄盛典
胡建章今年已经65岁,是一名在印尼出生长大的华人,祖籍广东开平市百合镇。1950年他出生于印尼婆罗洲,16岁起就只身一人到东爪哇泗水市闯天下,还成立了自己的船公司。如今担任了印尼广肇总会副总主席,同时还是印尼著名的三马运达有限公司董事长,掌握着逾百支印尼当地重要海运船只的海运企业。
6月,正好是胡建章公司业务最繁忙的一个季节,但在6月底前,他便匆忙地交接完在珠海的工作,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印尼。许多不知情的中国国内员工都猜测着,是不是老板家中遇上了什么急事,只有几位来自印尼的管理人员才知道,老板是赶回去为即将到来的三宝垄盛典作准备。“从我刚懂事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参加三宝垄盛典。”原本声音略带沙哑的胡建章,在提及到三宝垄盛典的字眼时,竟激动得把音调提到了最高。
胡建章口中的三宝垄盛典,是三宝垄市每年农历6月30日的一次大型纪念活动。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首下西洋,于明代永乐四年六月三十日首次登陆爪哇。当地民众感怀于“三宝太监”带来的和平友好,将郑和船队登陆地点命名“三宝垄”,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前后举办盛典。活动的时间一般是两天,在这两天之内,除了三宝垄市10多万的华侨华人全部参与其中,还有大批来自于东南亚周边国家,乃至香港澳门的居民会前去参加巡游,共同纪念当年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已参加了60多年盛典的胡建章,对于盛典的流程可谓倒背如流。每次盛典巡游时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当日一早,“三宝公”圣像会从大觉寺出发,之后沿路巡游、参与盛典的居民会亦步亦趋跟随在“三宝公”之后,过程中“三宝公”会走遍三宝垄市的主要道路,最终抵达三宝公庙内。巡游之后,当年随三宝大人传入的舞龙、舞狮、古装服饰等传统项目展示将会持续到整个盛典结束。在这两天之中,不少人更是会聚集在三宝公庙内,祈求吉祥如意,久久不愿离去。
■三宝精神延续至今
事实上,三宝垄盛典展示的盛况,仅仅是三宝垄群众对郑和感情的一个缩影。走在三宝垄市的街头上,人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与郑和乃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胡建章的企业虽然未在三宝垄市建立分公司,但是他所在的印尼广肇总会在三宝垄的分会会员就有几万人,三宝垄50%以上的经济活动都与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他们经营的茶叶、纺织以及造船业等都是延续着当年郑和的下西洋时带来的货物及技术。
然而郑和带给当地的商品及技术,远不及他留下的精神。在当地的历史传说记载中,当年郑和抵达三宝垄时,副使王景弘正好病发,随后留居当地养病。王景弘病好之后,传授给当地居民先进的农工技术,并且帮助当地平定海盗祸患,使当时整日飘摇在大海中的当地居民,纷纷立庙祭祀,尊称郑和为“三宝大人”、“伟大的三宝”,甚至把他作为该城的保护神来祀奉。时至今日,包括胡建章在内的当地人,仍极少会直呼郑和名讳,而是使用“三宝大人”尊称。
■浓重中国色彩的三宝垄盛典
胡建章今年已经65岁,是一名在印尼出生长大的华人,祖籍广东开平市百合镇。1950年他出生于印尼婆罗洲,16岁起就只身一人到东爪哇泗水市闯天下,还成立了自己的船公司。如今担任了印尼广肇总会副总主席,同时还是印尼著名的三马运达有限公司董事长,掌握着逾百支印尼当地重要海运船只的海运企业。
6月,正好是胡建章公司业务最繁忙的一个季节,但在6月底前,他便匆忙地交接完在珠海的工作,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印尼。许多不知情的中国国内员工都猜测着,是不是老板家中遇上了什么急事,只有几位来自印尼的管理人员才知道,老板是赶回去为即将到来的三宝垄盛典作准备。“从我刚懂事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参加三宝垄盛典。”原本声音略带沙哑的胡建章,在提及到三宝垄盛典的字眼时,竟激动得把音调提到了最高。
胡建章口中的三宝垄盛典,是三宝垄市每年农历6月30日的一次大型纪念活动。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首下西洋,于明代永乐四年六月三十日首次登陆爪哇。当地民众感怀于“三宝太监”带来的和平友好,将郑和船队登陆地点命名“三宝垄”,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前后举办盛典。活动的时间一般是两天,在这两天之内,除了三宝垄市10多万的华侨华人全部参与其中,还有大批来自于东南亚周边国家,乃至香港澳门的居民会前去参加巡游,共同纪念当年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已参加了60多年盛典的胡建章,对于盛典的流程可谓倒背如流。每次盛典巡游时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当日一早,“三宝公”圣像会从大觉寺出发,之后沿路巡游、参与盛典的居民会亦步亦趋跟随在“三宝公”之后,过程中“三宝公”会走遍三宝垄市的主要道路,最终抵达三宝公庙内。巡游之后,当年随三宝大人传入的舞龙、舞狮、古装服饰等传统项目展示将会持续到整个盛典结束。在这两天之中,不少人更是会聚集在三宝公庙内,祈求吉祥如意,久久不愿离去。
■三宝精神延续至今
事实上,三宝垄盛典展示的盛况,仅仅是三宝垄群众对郑和感情的一个缩影。走在三宝垄市的街头上,人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与郑和乃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胡建章的企业虽然未在三宝垄市建立分公司,但是他所在的印尼广肇总会在三宝垄的分会会员就有几万人,三宝垄50%以上的经济活动都与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他们经营的茶叶、纺织以及造船业等都是延续着当年郑和的下西洋时带来的货物及技术。
然而郑和带给当地的商品及技术,远不及他留下的精神。在当地的历史传说记载中,当年郑和抵达三宝垄时,副使王景弘正好病发,随后留居当地养病。王景弘病好之后,传授给当地居民先进的农工技术,并且帮助当地平定海盗祸患,使当时整日飘摇在大海中的当地居民,纷纷立庙祭祀,尊称郑和为“三宝大人”、“伟大的三宝”,甚至把他作为该城的保护神来祀奉。时至今日,包括胡建章在内的当地人,仍极少会直呼郑和名讳,而是使用“三宝大人”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