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一船乳香海上来

处于海丝西端的阿曼曾商贾云集,如今仍可见贸易交流之盛况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0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冷启迪  
  阿曼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北角,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拥有1700公里海岸线,曾见证了最繁华的海上贸易。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曾以丝绸、瓷器换取乳香等物品。想来,当年人们在广州船坞翘首期盼远道而来的阿曼船只,必是“一船乳香海上来”。今天的阿曼,已是中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的经贸纽带早已扩展到石油之外。华商们正忙碌地将自己的经商地从迪拜转移到这里;阿曼人则频频光顾珠三角,为建造自家房子采购建材。
  ■“辛巴达”木船曾到广州
  白房绿树鲜花,碧海长空海鸟——与奢华的邻居阿联酋相比,阿曼并不缺少金钱与财富,却依旧保留着传统的阿拉伯风貌:当地房屋以白色的伊斯兰建筑为主,每栋只有三四层高,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作为阿拉伯半岛的古老国家,扼守着波斯湾通往印度洋要道的阿曼,自古便向海而生,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已广泛进行海上贸易。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中海上冒险家辛巴达的故事,就是取材于阿曼著名航海家欧贝德。公元8世纪,他驾驶着一艘木船,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航行近万公里,驶抵中国广州。而唐宋时期广州的“蕃坊”里,更是聚集了大量的阿曼商人。
  提到阿曼离不开“船”。阿拉伯单桅帆船是当地最常见的“展示品”,无论是在博物馆或是酒店、商铺。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平静的海湾里,许多游船也被改造成单桅帆船的模样。最出名的船当然就是“苏哈尔”号了。这艘如今停放在马斯喀特布斯坦环岛广场上的巨大木船,身处喷涌的人工泉水之上,似乎仍在大海劈波斩浪。当地人都知道,这艘船曾经到过广州。马斯喀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枢纽。公元8世纪中叶,欧贝德就是在这样的木船上,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驶抵广州。为了纪念这段佳话,1980年11月,阿曼“苏哈尔”号仿古木船从马斯喀特港出发,不依靠现代航海仪器而只靠观察日月星辰测定航向,历经216天,于次年7月抵达广州。如今,广州洲头咀的纪念碑仍在向游人讲述着当年的盛况。
  史书记载,唐朝政府曾在广州城外珠江岸边(今光塔路一带)设置“蕃坊”,供外商长期居留,广州成了阿曼人最大的侨居地。到了宋代,广州“蕃坊”管理者“蕃长”,曾直接由阿曼商人担任。那时中国大量使用乳香作为药材、调料和薰香,阿曼的商人向广州运来乳香,又运走丝绸、瓷器销往阿拉伯。
  ■乳香沿着海丝飘香中国
  在阿曼最现代化的商贸中心,既有精致奢华的国际品牌店,也有货物琳琅的大型超市,店中货品与在中国时并无二般,行走其间感觉却很不一样。仔细回味,才发觉,这些店铺都飘着浓郁的香气,让人时刻记得自己身处东方知名的“乳香之国”——阿曼。
  郑和的航海日志对乳香描述如下:乳香乃树脂,其树似榆而叶尖长,土人砍树取其脂为香。现在的阿曼人则浪漫地将其称为“树之泪”。阿曼处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西端,与中国的交往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自西向东运送的物品中香料是其中著名的产品。早在唐代,由于宫廷内外重视用香,香料贸易兴盛。据史料记载,1077年广州一地收购乳香就达174吨,专营香料贸易的“胡商”便来自于中东。隋唐时期医书、明代《本草纲目》等都记载了乳香的药用价值,它有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的作用。在阿曼最古老的传统市场马托拉集市里,随处可见经营香料的店铺。因为名称带“乳”字,有人误解其香气必定香甜浓美,如“乳汁”一般。其实乳香因其形似乳头而得名,以火燎起,香气清新爽意,毫不繁腻。乳香因其品种和成色价格差别极大,便宜的一千克只需3里亚尔(约合8美元),贵的则上百上千美元不等。目前乳香在普通阿曼家庭中仍十分盛行,街头小铺都能买到乳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两国的经贸纽带早已从乳香扩展到石油、制造业等等领域,阿曼已是中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距离马斯喀特市中心40分钟车程的金龙商城,是阿曼最大的综合购物商城,也是远近闻名的 “中国城”。 从衣裤鞋包,到数码产品,再到家居用品、装修建材,各式产品一应俱全。百分之九十来自中国,华商和阿曼商人在这里做生意、谈贸易,而阿曼人也来到珠三角采购商品,再现当年海丝贸易交流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