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少了“成长中的烦恼”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谭华健
8月3日,位于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内的司南物联网公司正式入驻火炬区市区共建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德仲广场。公司总经理张力坐在德仲广场15 楼新搬入的宽敞办公大楼里,对公司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张力办公室窗户的右边可望到繁忙的中山港码头,有开阔的横门水道,前面正对着一座小山,满眼皆翠。张力和记者交流时难掩心中的兴奋。司南物联于2012年落户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在国家健康基地历时3年孵化培育,已经成长为一家集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可实现百万级节点的实时连接支持。这三年里公司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张力认为离不开四个字--"科技金融"。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司南物联也经历了从创业之初"手头紧",到现在"不差钱"的两种不同"人生"。张力笑称,现在不少风投乐意向他们投钱,现在不但不缺钱,而且手头比较松,可以在新的办公楼里"大展拳脚"了。
■“厂门口”实现轻松融资
记者从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获悉,该基地已有不少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现在不少企业没了“成长中的烦恼”,步入了“快速成长期”。
司南物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张力介绍,司南物联刚完成了3000万元的A 轮融资,计划于本年底挂牌新三板。张力透露,目前司南物联已经为国内近百家企业、中山近30家企业提供物联网方案。
司南物联所处的德仲广场对面的投资大厦正是火炬区的 “金融中心”。这里有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中山火炬高新区分中心,这是广东省科技厅在2014年6 月批准的全省首家直接设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省级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了这个分中心后,火炬区内的企业遇到融资难题在“厂门口”就可解决。
该分中心于2014年8 月正式运营。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近一年来,共收集了112家企业的融资需求,资金需求总额约20 亿元。通过整合资源,分中心的专家团队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个性特点提供助保贷、小额贷款、P2P网贷、知识产权质押、股权投资等融资方案,针对拟挂牌企业提供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辅导机构等金融机构对接服务,探索试点专业镇中小微企业融资新途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目前已为企业出具了近100份融资方案,已帮助24家企业对接融资30960万元。
■科技金融打出更多“创新牌”
在7月2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上,我市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对科技金融工作来说也将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7月24日下午,市科技局向广东华尔辰海上风电工程公司发放了我市首张科技创新券。这是我市科技金融创新的又一次尝试。谈到科技金融工作时,市科技局局长尹明告诉记者,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山今年将成立一个创新创业的投资基金,市政府第一批资金将安排5000万元,预计将撬动8个亿的资金,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他透露,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也准备在今年实施。目前省政府已经拿出1500 万元,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火炬区拿出了3000万元,共同构建了55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池,与银行合作按1:10的比例放大授信额,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贷款。
市金融局局长余蕴洁介绍,目前的科技金融的一项工作重点是加快“众创金融街”的建设,搭建支持创新创业的载体,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圈。记者获悉,具有中山本地特色的创新创业金融街(“众创金融街”)建设已经启动,并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挂牌。按照计划,到2018年众创金融街聚集各类金融机构8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0家,创业投资基金20亿元,为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200亿元,培育OTC 市场挂牌、“新三板”挂牌和上市企业50家。
张力办公室窗户的右边可望到繁忙的中山港码头,有开阔的横门水道,前面正对着一座小山,满眼皆翠。张力和记者交流时难掩心中的兴奋。司南物联于2012年落户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在国家健康基地历时3年孵化培育,已经成长为一家集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可实现百万级节点的实时连接支持。这三年里公司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张力认为离不开四个字--"科技金融"。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司南物联也经历了从创业之初"手头紧",到现在"不差钱"的两种不同"人生"。张力笑称,现在不少风投乐意向他们投钱,现在不但不缺钱,而且手头比较松,可以在新的办公楼里"大展拳脚"了。
■“厂门口”实现轻松融资
记者从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获悉,该基地已有不少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现在不少企业没了“成长中的烦恼”,步入了“快速成长期”。
司南物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张力介绍,司南物联刚完成了3000万元的A 轮融资,计划于本年底挂牌新三板。张力透露,目前司南物联已经为国内近百家企业、中山近30家企业提供物联网方案。
司南物联所处的德仲广场对面的投资大厦正是火炬区的 “金融中心”。这里有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中山火炬高新区分中心,这是广东省科技厅在2014年6 月批准的全省首家直接设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省级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了这个分中心后,火炬区内的企业遇到融资难题在“厂门口”就可解决。
该分中心于2014年8 月正式运营。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近一年来,共收集了112家企业的融资需求,资金需求总额约20 亿元。通过整合资源,分中心的专家团队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个性特点提供助保贷、小额贷款、P2P网贷、知识产权质押、股权投资等融资方案,针对拟挂牌企业提供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辅导机构等金融机构对接服务,探索试点专业镇中小微企业融资新途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目前已为企业出具了近100份融资方案,已帮助24家企业对接融资30960万元。
■科技金融打出更多“创新牌”
在7月2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上,我市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对科技金融工作来说也将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7月24日下午,市科技局向广东华尔辰海上风电工程公司发放了我市首张科技创新券。这是我市科技金融创新的又一次尝试。谈到科技金融工作时,市科技局局长尹明告诉记者,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山今年将成立一个创新创业的投资基金,市政府第一批资金将安排5000万元,预计将撬动8个亿的资金,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他透露,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也准备在今年实施。目前省政府已经拿出1500 万元,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火炬区拿出了3000万元,共同构建了55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池,与银行合作按1:10的比例放大授信额,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贷款。
市金融局局长余蕴洁介绍,目前的科技金融的一项工作重点是加快“众创金融街”的建设,搭建支持创新创业的载体,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圈。记者获悉,具有中山本地特色的创新创业金融街(“众创金融街”)建设已经启动,并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挂牌。按照计划,到2018年众创金融街聚集各类金融机构8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0家,创业投资基金20亿元,为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200亿元,培育OTC 市场挂牌、“新三板”挂牌和上市企业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