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保持改革韧劲增强群众获得感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郭锦润  
  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贯彻落实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上周在我市召开的全省重点改革工作交流会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市委改革办积极发挥“指挥部”统揽全局、牵头抓总的作用,各专项小组、各职能部门、各镇区实打实、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截至7月底,今年159项改革任务中,应完成的改革任务19项,已完成17项,完成率达89%,下阶段应完成的任务有10项提前完成。各方面改革涌现出许多有力度、有中山特色、有全局影响的改革举措,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重点改革工作交流会上得到充分肯定。
  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薛晓峰传达了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论述和要求。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始终把“改革补课”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攻坚意识,坚定不移抓好落实,让改革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薛晓峰强调,要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根本取向,从改革工作层面和民生事业层面入手,尽可能“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老百姓”。市一级的顶层设计必须更接地气,促使改革举措更“解渴”,更加符合镇区、基层、群众的诉求。同时,要以改革精神推动改革,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一个硬骨头一个硬骨头去啃,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破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推进。要继续完善督、考、评相结合的改革工作落实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改革成效评估机制,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良贤表示,目前,全市改革总任务中还有132项要在年内完成,几乎每个工作日要完成超过一项,时间紧、任务非常艰巨。要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突出抓好一批事关中山转型发展的关键性改革,狠抓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基层活力、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民生福祉的改革。
  会议通报了2015年1—7 月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落实情况。6个专项小组分别汇报本组改革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市编委办、市政务办、市发展改革局、市城乡规划局、西区党工委等单位围绕重点领域改革进展落实情况作了发言。
  市领导丘树宏、雷彪、谢中凡、唐颖、侯奕斌、梁丽娴、王远明、甘建仁、谭培安、杨文龙、吴竹科、王志强,市委秘书长方维廷、市政府秘书长李俊出席会议。【延伸阅读】
我市近期部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管理部门职能由直接管理具体项目的“小科技”,整合提升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规划和创新资源优化整合的“大科技”。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
  加快推进“三规合一”。预控用地规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生态控制线等空间管制控制线,从源头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推进项目投资体制改革。深入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等三份清单。进一步放宽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准入。精简和规范审批事项,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实现投资审批流程优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通过PPP 模式更广泛地参与项目建设管理。
  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率先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登记管理等商事制度改革,变“多证多号”为“一照一码”。
  推进法治中山建设。用活用好地方立法权,研究起草第一个法规案《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确保年内保质保量完成我市第一部地方法规的制定工作。
  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继续在创业、投资、办事、户籍、法治、文化、就学、社保、就医、治安和生态等10多个改革领域使出硬招实招。完善全民创业政策体系,出台创业配套政策,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试点,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推动普通高中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