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民间信访数少了法院立案数多了

中山多项法制改革让更多群众【信法不信访】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2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房耿  
  8月20日,板芙镇的老梁想要查询自己一起民间借贷官司的进展,一时间又抽不开身去法院。老梁拿起手机拨打了“12368”, 电话接通后,他不仅得知自己的案件进行到哪个阶段,还查到办案法官的联系方式。要进一步咨询法律问题,老梁只需在村委就能找到驻点服务的律师。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我市司法公开服务进一步向深度推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则让镇区居民也可足不出户享受免费法律服务。
  ■“三大平台”打造阳光司法体制
  8月13日,中山法院网庭审直播栏目里又更新了一个视频——一起贩卖毒品案的一审开庭,当日在法院网站和市中级法院的LED 大屏幕进行现场直播。网友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站上“听庭”,经过法院大门的市民只需驻足就能“旁听”。中山两级法院多途径创新司法公开方式,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司法。
  “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公不公正,法院自己说了不算,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说了才算。”据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潘墀介绍,近年来,中山两级法院通过加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 “三大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司法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两级法院全面推进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公开,加强法院门户网站、数字法庭、微博微信建设,开展“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代表委员、特邀监督员、人民群众走进法院,增进社会对法院的了解。此外,具有中山法院特色的12368诉讼服务平台已在今年1月正式开通,中山法院司法网上拍卖也已进入“微时代”。
  ■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全市各村居
  司法公开的推进,让老百姓打官司少跑了冤枉路,也消除了以往对法院的神秘感,“信法不信访”的观念正在群众心中逐渐形成。然而,司法体制改革有没有取得进展,远离主城区的镇区群众体会更深。
  7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雷丽率省十件民生实事一村 (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督察二组一行来中山进行专项督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切实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防止走形式”的要求,督导组一行事先不打招呼,不指定检查地点,随机抽查,先后前往板芙、南区、五桂山等被抽查镇区进行实地检查督导。结果显示,中山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交出了让督导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成绩单。
  据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庆介绍,随着近年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新常态效果凸显,全市社会治安出现了“四升四降”好的转变,中山市连续三年实现两会期间零上访。
  此外,我市的信访案件数、群体性问题数、不稳定因素数量以每年15%左右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刑事发案数下降50%以上;而反映通过法治途径解决纠纷的行政复议案件数、法院立案数、仲裁案件数、人民调解案件数则以10%左右的比例上升。
  接下来,市司法局将在通过律师团队继续集约化推进村居法律服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模式,律师参与村居矛盾纠纷的快速调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