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将当好中山对外的创新接口,对内的创新枢纽,实现“三区一极”目标
发布时间:
2015年11月0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谭华健 通讯员李建英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火炬区。记者文智诚摄
记者昨日从火炬区获悉,国务院已正式下发《关于同意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支持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门、肇庆8 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称珠三角国家高新区),这也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珠三角高新区要打“组合拳”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据了解,目前,已经获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去年6月,深圳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此次《批复》指出,同意珠三角高新区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这为珠三角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悉,此前,广东省已经发布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 (2015-2017年)》,明确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方案: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告诉记者,火炬区将针对自身的情况,充分当好中山对外的创新接口,对内的创新枢纽角色。
比如,在对外创新接口方面:加强与“1+1+7”中的“1+1”即深圳高新区和广州高新区的对接;充分利用好深中通道建设创造的地缘优势,承接、聚集深圳转移的创新资源,把火炬区建成一个创新资源聚集洼地。同时,加强与“7”的合作,即融入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群体中,取长补短,错位发展,实现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效益最大化。通过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品牌,接触全国、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参与全国、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和交流。对内要发挥中山创新枢纽的作用,包括:发挥产业升级引擎、创新信息中心、高企聚集区域、研发平台集中区、创新人才高地、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等作用。
■火炬区加快建成“三区一极”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火炬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山经济和科技的龙头,珠三角西翼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在全市的“产业先导、科技引领”作用,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加。今年9月份,据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的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中山高新区已跻身全省前三甲。
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要求到2017年,火炬区(含翠亨新区)工业产值要占全市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40%,创新型企业数量占全市50%以上。对此次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侯奕斌说,火炬区国家自主创新区具体建设目标是建成“三区一极”,即珠三角西翼创新生态建设引领区,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珠三角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先行区,珠三角西翼创新发展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