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今年力争创建国家级孵化器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1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谭华健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将中山工研院打造成中山创新的‘大平台’”。1月8日,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工研院将有大动作,整体科技创新力量将更为充实。
  华南理工大学中山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山市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工研院的入口大堂墙壁上,挂满了各类高校合作机构牌子。工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还将进一步扩大面积,充实科技创新资源,将通过这个科技“大平台”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高校共建平台创新活动踊跃
  “自2014年9月,工研院整体迁址到火炬区以来,各高校共建平台积极发力,尤其是华南理工大学中山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工研究院)、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北理工研究院)、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 (武工研究院)均取得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中山市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大转移中心)增强了项目孵化培育的精准度。”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4”平台上,各高校共建平台在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1+4”中的4所高校在创新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华工研究院充分利用教授团队的创新优势和中山市场优势,打造智能制造研发应用平台,在中山成立了正德材料、华创自动化、司托克顿智能、创世芯源光电等创新型企业。武大转移中心继续作实古镇意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实体运营公司,下属的中山朗清膜业有限公司引入优秀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国家863项目“面向主动交通安全的城市车辆在线位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与中山企业开展了金属3D 打印在种植牙方面的应用研究。
  北理工研究院与奥美森、海事重工、广东龙的、美景光学、三和化工、名门锁业等数十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校企转型发展的直接对接,也为地方企业继续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动力。武工研究院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制造、港口物流关键装备、矿物资源精细加工、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海洋新型建材与结构件等方面开展研究。截至2015年,武工研究院已累计服务广东企业140余家。
   ■今年力争创建国家级孵化器
  创新资源正不断地向工研院形成集聚。“除了高校共建平台加大成果落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等之外,工研院主导建设的创新服务机构加速发展。”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云创、华进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以及人保科技保险业务的落地,使得整个创新链接更为丰富。
  除此之外,工研院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个研发机构确定共建关系,智能制造创新应用平台初具规模,材料表面处理平台得到了社会资金融资发展。工研院自身硬件条件逐步改善,其办公场地由6000平方米增加到18000平方米,建设保障资金稳步提高,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综合平台逐渐系统化,一批优质创新型项目和创新人才向工研院汇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陆续向工研院集聚。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应科院等机构与工研院展开密集创新交流。
  “2016年,工研院的重点工作依然是对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建设,将吸引国内外的‘高校、大所、央企、军工’的优质创新资源投身到我市的新型发机构建设工作中来。并以工研院现有平台为基础,重点打造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载体,探索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型企业孵化同步拓展,将工研院建设成为国家级孵化器。”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针对国家级孵化器建设的条件,逐项完善,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