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五位一体”建设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及2016年市两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2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年12 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切实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山创新发展、优化发展,以此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山发展的根本遵循。无论是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路,还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要求我们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是加快动力转换的必由之路。有什么样的动力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中山改革开放早,海陆面积十分有限,较早迎来了土地、资源、环境的“天花板”。如果继续依靠粗放型、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我们不仅会在城市竞合中处于下风,更有陷入“无技术工业化”的危险。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动力转换问题,走深圳那样的创新驱动路子。去年以来,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1+7”创新工程、“四大抓手”等工作成效立竿见影,稳增长势头得以巩固,发展潜力和空间得以释放。未来五年,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通过创新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坚持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患寡而患不均”,全面小康,要义和难点都在于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要“全面”。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山的优势所在,我们的城乡差距全省最小,“积分制”等新老中山人融合举措开全国先河,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统筹推进方面,中山都屡有建树。但同时,中山镇区间的“相对贫困”问题仍较为突出,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引起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更高层面统筹 “五位一体”建设,将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紧盯短板,精准制定“补强计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坚持绿色发展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底线。在当前,环境既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幸福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山完成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爱护眼珠子般保住绿水青山,这是我们最大的后发优势所在。未来五年,我们依然要必须更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加强种树、治水、净空气等环境治理工作举措,让绿色低碳成为发展底色,让人民群众在绿树成荫、充满诗情画意的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
坚持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延伸的有力翅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各地都在寻求拓展对外合作的新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日益紧迫。目前,我市外贸出口规模较大,但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偏高;利用外资总量不小,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还不多。全球化浪潮下,对外交流合作一日千里,“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必须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攻方向,要更好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是幸福和美中山建设的入场券。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取向。近年来,我市不断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分好,共享发展在较高层面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共建共享作为发展理念,主打社会治理“全民牌”,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治理中实现价值、找到归属。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紧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创新发展是加快动力转换的必由之路。有什么样的动力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中山改革开放早,海陆面积十分有限,较早迎来了土地、资源、环境的“天花板”。如果继续依靠粗放型、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我们不仅会在城市竞合中处于下风,更有陷入“无技术工业化”的危险。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动力转换问题,走深圳那样的创新驱动路子。去年以来,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1+7”创新工程、“四大抓手”等工作成效立竿见影,稳增长势头得以巩固,发展潜力和空间得以释放。未来五年,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通过创新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坚持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患寡而患不均”,全面小康,要义和难点都在于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要“全面”。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山的优势所在,我们的城乡差距全省最小,“积分制”等新老中山人融合举措开全国先河,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统筹推进方面,中山都屡有建树。但同时,中山镇区间的“相对贫困”问题仍较为突出,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引起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更高层面统筹 “五位一体”建设,将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紧盯短板,精准制定“补强计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坚持绿色发展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底线。在当前,环境既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幸福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山完成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爱护眼珠子般保住绿水青山,这是我们最大的后发优势所在。未来五年,我们依然要必须更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加强种树、治水、净空气等环境治理工作举措,让绿色低碳成为发展底色,让人民群众在绿树成荫、充满诗情画意的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
坚持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延伸的有力翅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各地都在寻求拓展对外合作的新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日益紧迫。目前,我市外贸出口规模较大,但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偏高;利用外资总量不小,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还不多。全球化浪潮下,对外交流合作一日千里,“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必须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攻方向,要更好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是幸福和美中山建设的入场券。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取向。近年来,我市不断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分好,共享发展在较高层面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共建共享作为发展理念,主打社会治理“全民牌”,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治理中实现价值、找到归属。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紧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