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由孵化器成功“孵”出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谭华健
对话“大国工匠”罗东元、看90后如何颠覆招聘行业、认识资本用好资本、二次创业拼什么……今年以来,小榄聚龙创意谷与井田商学院相继推出系列企业家讲座,给中山及周边中小微企业主带来“头脑风暴”。
小榄聚龙创意谷是市政府、小榄镇政府重点扶持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是我市第二个“中山创客·众创空间”项目。该项目总经理梁庄告诉记者,聚龙创意谷除传统孵化器所拥有的租金减免等帮扶政策外,还引进了世界先进生态办公理念,吸引了众多年轻创业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我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正成为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的重要阵地。
■“创客文化”渐成新文化
“二次创业的关键,是要改变以往凭借个人素质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而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7月18日,华南师范大学、小榄聚龙创意谷、井田商学院举行的联合孵化器、联合教学中心签约仪式上,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华南师范大学MBA 教育中心副主任蒋峦教授在“二次创业”拼什么中讲的一段话。
如今,在科技型孵化器中,这种“创业大讲堂”已越来越多受到初创型企业主的欢迎,并渐渐成为“创客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久前,我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名单。据了解,我市从去年开始进行市级孵化器认定,今年相比去年认定条件更为严格。记者发现,除了各类“硬件”条件要求更高外,还强调要建立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每年组织或参与不少于6场创业沙龙、投资路演、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市孵化器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市孵化器达27家,在孵企业846家,当年毕业企业169家,建设省级众创空间4家。今年我市计划力争全年孵化器数量达40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60家,年内毕业企业180家、众创空间10家的目标。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省“十三五规划”赋予我市“四个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市加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比如,我市正加大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科技职能转变,落实科研成果强制转化、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等政策,加快科技体制供给领域和供给方式改革。积极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建设新型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深化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积极弘扬敢冒风险、尊重创造、宽容失败、公平竞争的价值导向,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小榄聚龙创意谷是市政府、小榄镇政府重点扶持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是我市第二个“中山创客·众创空间”项目。该项目总经理梁庄告诉记者,聚龙创意谷除传统孵化器所拥有的租金减免等帮扶政策外,还引进了世界先进生态办公理念,吸引了众多年轻创业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我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正成为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的重要阵地。
■“创客文化”渐成新文化
“二次创业的关键,是要改变以往凭借个人素质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而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7月18日,华南师范大学、小榄聚龙创意谷、井田商学院举行的联合孵化器、联合教学中心签约仪式上,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华南师范大学MBA 教育中心副主任蒋峦教授在“二次创业”拼什么中讲的一段话。
如今,在科技型孵化器中,这种“创业大讲堂”已越来越多受到初创型企业主的欢迎,并渐渐成为“创客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久前,我市公布了今年第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名单。据了解,我市从去年开始进行市级孵化器认定,今年相比去年认定条件更为严格。记者发现,除了各类“硬件”条件要求更高外,还强调要建立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每年组织或参与不少于6场创业沙龙、投资路演、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市孵化器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市孵化器达27家,在孵企业846家,当年毕业企业169家,建设省级众创空间4家。今年我市计划力争全年孵化器数量达40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60家,年内毕业企业180家、众创空间10家的目标。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省“十三五规划”赋予我市“四个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市加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比如,我市正加大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科技职能转变,落实科研成果强制转化、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等政策,加快科技体制供给领域和供给方式改革。积极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建设新型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深化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积极弘扬敢冒风险、尊重创造、宽容失败、公平竞争的价值导向,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