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四大定位”战略机遇奋力开拓中山优化发展创新发展新境地
——专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12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本报记者郭锦润图/记者吴飞雄
今年5 月印发的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中山提出建设 “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引发广泛关注。“四大定位”对于中山新一轮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具体目标?实现路径在哪里?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四大定位”进行了全面解读。
大定位
●“四大定位”是中山未来发展最大的战略机遇
薛晓峰表示,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赋予中山的“四大定位”,分别从产业、区位、创新、环境等几个维度,对中山新时期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向,也是中山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着力点,意义重大而深远。“四大定位”既是省委、省政府对中山近年来发展成效的肯定,也是对中山未来发展的鼎力支持和殷切期望。我们要牢牢把握“四大定位”这一中山未来发展最大的战略机遇,以此为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乘势而上、脚踏实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境地,让发展成果更多造福中山人民。
薛晓峰指出,“四大定位”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首先,制造业是中山的产业根基,“四大定位”把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放在首位,是对去年省委、省政府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部署的延伸和升格,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山未来第一主导产业的方向。“世界级”三个字,要求我们更加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中国实现制造与智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而发展制造业,对交通物流运输、区域创新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加速城市间的要素资源流动。“区域”两个字画龙点睛,正是我们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开放创新格局的破题关键。最后,前面三个定位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民生福祉的提升上,这也是中山打造宜居精品城市的要旨所在。
●“四大定位”充分彰显中山发展优势
薛晓峰表示,中山近年来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为承接和完成“四大定位”使命提供了根本保证。在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方面,中山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今年前半年,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7.7%,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额增长61.3%,增速列珠三角九市第二位。其中,前五个月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2%,装备制造业增速达10.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9.4%和32.1%,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
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十二五”时期,中山提出“交通先行再先行、公交优先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掀起交通建设热潮。五年共投入230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 “十一五”的1.4倍,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由2010 年的106.5 公里提高至2015年的166公里,储备了一批能够改变区域交通格局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项目的建设,中山在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由地理位置上的几何中心,真正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塞。
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方面,近年来,中山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等“1+7”创新工程,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以遍布全市25个镇区的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创新创业主要平台,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等“四大抓手”精准发力,2015年实现“四大抓手”比2014年翻番或接近翻番。我们立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目前已促成英国考文垂大学工业设计学院落户,正在推进与德国代根多夫科技大学、因戈斯塔特科技大学合作创办应用型科技大学。在6月份举办的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中山被纳入中德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重点合作区域,实现了中山产业基地由“国家级”向“世界级”的新跨越。
宜居精品城市方面,中山始终秉持“发展利于保护、保护促进发展”的理念,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保护和弘扬好中山的发展美、人文美、自然美、山水美,加快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更加美丽中山。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四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并成功创建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近年来我们从直接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方面着力,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绿色出行为抓手,积极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生活体系。“全民绿化、树木树人”蔚然成风,去年治水工作考核名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多次跻身全国城市前十。
(上接1版)
●以更大担当和力度推进"四大定位"
如何实现"四大定位"?薛晓峰表示,"四大定位"对中山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担当精神和工作力度,脚踏实地,力争上游,确保"四大定位"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把建设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放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战略要求上来加以落实,努力建设东部临海、南部滨江、北部沿江沿路、中部环城4大先进装备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四个市级产业平台、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翠亨新区先进智造区)、北斗物联网产业基地、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等"四平台四基地"。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等六大产业,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骨干母机企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3000亿元规模,2020年接近或达到5000亿元规模,在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争得领先地位。
建设珠西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山将加大交通建设攻坚力度,着力完善向西向南公路布局,加快轨道系统规划建设,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十三五"期间,中山将围绕综合交通枢纽,搭建起完备的高速路网骨架和综合交通框架。全市共有28条对外连接路要完成建设,其中有23条是连接西部和南部城市的,占82%,更好地满足深中通道中山侧交通疏导。此外,按照省的统一规划,将加快谋划与推进包括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港口、客货运枢纽等在内的现代化、立体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推进深中通道、中山至阳春高速、中山城市轨道交通等广东省"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网络重大项目工程,加快建设东部外环高速、香海大桥高速、中江高速东延线、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等项目,建成沟通珠江东西岸、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重要战略通道,全力打造珠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桥头堡。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要求中山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合作,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为核心,以各专业镇创新资源集聚区为网络,构建协同有序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进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5年翻一番,超过800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中山,加快中瑞(欧)工业园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要突出"高精尖适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 "靶向引才"和"柔性引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建设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中山要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心城区控容提质作为城市升级的战略方向,坚持产城融合、智慧人本的理念,努力打造经济富裕、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要遵循"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加快建设城市定位更加精准、城市立面更加精致、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的精品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政策,有序放宽入户政策,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要营造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优化生态与自然环境,力争在2018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不断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