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火炬工业分园“星火燎原”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谭华健
“自2011年创办蓝海洋以来,在这里享受到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企业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不久前,入选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的中山蓝海洋水性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开发包括水性内外墙漆等12个系列、30多种水性涂料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件,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8个。
同时,入选此批“万人计划”的龚俊强,十年前,与4个同为工程师出身的合伙人,一同创建了联合光电。十年后,联合光电公司已经发展到1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了近一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6件。
创新是这两家企业的共同“标签”。2015年,火炬区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建设范围。这对陈小文、龚俊强这类科技创业者来说,未来创新的舞台更大了。
■“自创办”先行先试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到,推进供结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我市已在火炬区成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山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自创办”),由该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全会要求自创办先行先试,加快推动自创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火炬区已明确将自创区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该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打造创新载体、发展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资源、注重创新人才、融合创新资本、应用创新成果、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文化等角度,全力打造“3+1”的创新载体,即:将火炬区打造成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火炬区将夯实技术创新驱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上半年该区先后前往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研学习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探索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该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体系。明确“4+2+2”的产业定位(即: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汽车配件、包装印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构建“一区多园”创新体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火炬区发展的要求,火炬区要成为引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创新的对外接口和对内枢纽。今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我市“一区多园”工作迈开坚实步伐。5月份以来,火炬区先后与南头、板芙等镇区签订“一区多园”合作框架协议。火炬区要在市内各镇区规划建设一批火炬区工业园分园,输出管理、输出项目资源,与镇区共同建设产业提升平台,实现要素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市委全会上要求,我市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其中排第一的就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要求我市要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全域中山”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火炬区、翠亨新区为核心,以各专业镇创新资源集聚区为网络,构建协同有序,“一区多园”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同时,入选此批“万人计划”的龚俊强,十年前,与4个同为工程师出身的合伙人,一同创建了联合光电。十年后,联合光电公司已经发展到1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了近一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6件。
创新是这两家企业的共同“标签”。2015年,火炬区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建设范围。这对陈小文、龚俊强这类科技创业者来说,未来创新的舞台更大了。
■“自创办”先行先试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到,推进供结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我市已在火炬区成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山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自创办”),由该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全会要求自创办先行先试,加快推动自创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火炬区已明确将自创区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该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打造创新载体、发展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资源、注重创新人才、融合创新资本、应用创新成果、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文化等角度,全力打造“3+1”的创新载体,即:将火炬区打造成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火炬区将夯实技术创新驱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上半年该区先后前往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研学习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探索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该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体系。明确“4+2+2”的产业定位(即: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汽车配件、包装印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构建“一区多园”创新体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火炬区发展的要求,火炬区要成为引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创新的对外接口和对内枢纽。今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我市“一区多园”工作迈开坚实步伐。5月份以来,火炬区先后与南头、板芙等镇区签订“一区多园”合作框架协议。火炬区要在市内各镇区规划建设一批火炬区工业园分园,输出管理、输出项目资源,与镇区共同建设产业提升平台,实现要素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市委全会上要求,我市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其中排第一的就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要求我市要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全域中山”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火炬区、翠亨新区为核心,以各专业镇创新资源集聚区为网络,构建协同有序,“一区多园”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