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轻装上阵以创新拓市场
发放“中山民企50条”100亿元大红包,惠及29.2万户民企,上半年已减负34.76亿元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2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黄凡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98.3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全市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高出4.8、4.6个百分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新动力的壮大、旧动力的整合正为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必须把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作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企业迎来壮大发展机遇期
“我们公司正在内部重组,为筹划上市做准备。”近日,联昌喷雾泵有限公司经理黎就林透露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不少像联昌喷雾这样的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做大做强。
据黎就林介绍,联昌喷雾泵目前分别在中山、江苏、泰国都设立了生产基地。中山基地设立最早、业务量最大,目前产值还未达到5亿元。江苏基地主要为降低物流成本。泰国基地三年前开始投资,最近刚建成投产,先后投资1500万美元,主要服务公司更进一步的“全球战略”,不仅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日后还将开拓中东市场和澳洲市场。他表示,公司整合后,计划近一两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
目前,我市已经做大做强的上市企业,也通过整合,谋求更大发展。LED 龙头企业木林森正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联合投资收购欧司朗照明的光源业务,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空间。而全通教育也在通过收购、股权投资布局“互联网+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经济崛起的新动力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民企实力不断增强成创新主体
近年来,为鼓励民企发展壮大,我市出台和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十二五”期末,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提至51.9%,民营经济对我市税收的贡献占比也超过5成,民企发展优势不断得到巩固、提升。
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我市出台了“总部经济”、“新三百”、推动企业“上规上限”等政策,鼓励民企通过内部、外部兼并重组、增资扩产提升竞争力。市经信局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汤荣添表示,中山民营企业“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的背后有这样的特点:同一控制人名下的企业不少,看上去每个企业都不大,但如果通过总部经济重组后,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就提升了。如小榄的榄菊,目前中山基地规模约10亿元,通过整合成为总部后,规模可达30-40亿元。去年中山也开始对企业内部的重组给予扶持,将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组合”起来。汤荣添说,通过整合,企业还可同时清晰产权、规范管理,为今后上市做准备。今年,我市还出台政策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
在政策推动下,我市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1-6月,我市工业总部企业37家,实现总产值586.49亿元,总部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17.3%,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实力增强还体现在,它们越来越成为我市创新的主体。全市4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1.8%;54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均占90%以上。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在民营企业。
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中山为民营企业发放“中山民企50条”100亿元大红包,惠及29.2万户民企。同时,通过减负政策,上半年共为企业减负34.76亿元。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必须把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作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企业迎来壮大发展机遇期
“我们公司正在内部重组,为筹划上市做准备。”近日,联昌喷雾泵有限公司经理黎就林透露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不少像联昌喷雾这样的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做大做强。
据黎就林介绍,联昌喷雾泵目前分别在中山、江苏、泰国都设立了生产基地。中山基地设立最早、业务量最大,目前产值还未达到5亿元。江苏基地主要为降低物流成本。泰国基地三年前开始投资,最近刚建成投产,先后投资1500万美元,主要服务公司更进一步的“全球战略”,不仅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日后还将开拓中东市场和澳洲市场。他表示,公司整合后,计划近一两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
目前,我市已经做大做强的上市企业,也通过整合,谋求更大发展。LED 龙头企业木林森正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联合投资收购欧司朗照明的光源业务,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空间。而全通教育也在通过收购、股权投资布局“互联网+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经济崛起的新动力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民企实力不断增强成创新主体
近年来,为鼓励民企发展壮大,我市出台和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十二五”期末,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提至51.9%,民营经济对我市税收的贡献占比也超过5成,民企发展优势不断得到巩固、提升。
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我市出台了“总部经济”、“新三百”、推动企业“上规上限”等政策,鼓励民企通过内部、外部兼并重组、增资扩产提升竞争力。市经信局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局长汤荣添表示,中山民营企业“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的背后有这样的特点:同一控制人名下的企业不少,看上去每个企业都不大,但如果通过总部经济重组后,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就提升了。如小榄的榄菊,目前中山基地规模约10亿元,通过整合成为总部后,规模可达30-40亿元。去年中山也开始对企业内部的重组给予扶持,将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组合”起来。汤荣添说,通过整合,企业还可同时清晰产权、规范管理,为今后上市做准备。今年,我市还出台政策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
在政策推动下,我市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1-6月,我市工业总部企业37家,实现总产值586.49亿元,总部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17.3%,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实力增强还体现在,它们越来越成为我市创新的主体。全市4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1.8%;54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均占90%以上。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在民营企业。
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中山为民营企业发放“中山民企50条”100亿元大红包,惠及29.2万户民企。同时,通过减负政策,上半年共为企业减负34.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