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借力社会资本描绘交通蓝图

我市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启动PPP模式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2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朱晖 通讯员黄龙斌 周翔云  
  前不久,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收到一面写有“绿色通道效率高、关心企业服务好”字样的锦旗。这是市交通局开通“绿色通道”,3天就为民众镇一家企业办好《港口经营许可证》后,企业的自发“点赞”行为。
  据悉,近年来,中山不断深化交通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PPP 等融资渠道,为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基础。
  ■交通行政审批建立“绿色通道”制度
  “我们公司是一家集生产、仓储、运输于一体的大型化工生产经营企业,因为要在规定时间运送2500吨硝酸到我们库区储罐,所以在6月16日向交通局申办《港口经营许可证》,交通局看到我们时间紧,将我们的审批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原来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结果3 天内就完成全部审批流程。”6月24日,广泰发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智勇拿着锦旗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对工作人员不住感谢。
  “综合交通枢纽涵盖公路、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港口、客货运枢纽等多方面,是综合的交通发展模式,为建成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方面的审批事项会非常多,为了尽快落实这些审批事项,我们现在已经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项目受理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受理。”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通道”是为我市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投资项目、急办事项提供快速审批的通道,就是立即受理、快速办理、承诺先办、跟踪督办的服务体系。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审批事项将限时办结,业务科室应在事项审批流程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审批同意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证书制作或拟文批复;当项目所需审批手续全部办结后,受理窗口通知申请人缴纳规定费用并到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领取相应手续和证件。
  “我们现在已经先后启动5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得到了行业和群众的认可。”该负责人说。
  ■启动PPP 模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5月31日,长江路改造项目正式施工,这是中山首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公路项目。“‘十三五’期间,中山将投资600亿元建设高速及地方干线公路,市财政很难单独承受这么庞大的投资,只能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社会资本怎么来,只能采用PPP模式去实施。PPP模式对完成‘十三五’的交通建设任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市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长江路改造采用的PPP模式是,通过竞争性程序,选择一家资本实力雄厚、交通投资运营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机构,然后由该投资机构与中山市政府独资国有企业——中山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山市长江路PPP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公司。由该公司负责长江路(包含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立交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及其他附属设施)的投融资、建设以及维护和运营。项目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期限13年,包括建设期3年,运营期10年,特许经营期结束时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中山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机构。
  在长江路改造的建设过程中,由项目公司负责筹集所有款项。在道路建好后,政府每年向企业支付可用性服务费,也就是 “分期付款”,分十年,每年支付部分建设费用和道路的维护等费用。
  “PPP模式借用的是社会资本,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帮助政府把投资压力延长,腾出力量办更多的事情,这将是我们建成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力保障。”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