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已达9家、市级机构46家,技术与产业实现快速对接
发布时间:
2016年11月1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谭华健
“我们现在正与北京进行对接,让无人机、医疗设备等高端精密产业在中山落地。”11月10日,中山长峰智能自动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毅告诉记者,长峰智能与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合作,旨在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通道。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创建于2009年,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是我市9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邵立伟博士介绍,研究院经过6年的发展,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系列殊荣。
■落户中山与136家企业开展合作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校军工研发资源,大力促进校企、军民结合,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光电技术、智能控制 、特种机器人等为核心的科技型经济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邵立伟告诉记者,今年10月25日,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暨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山东德州举行,该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5所高校及相关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同成立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
“联盟的成立,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协同高校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邵立伟介绍,中山北理工研究院已于2014年9月25 日纳入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该院至今已与136 家中山企业开展超过182项科技合作,突破关键技术100多项。
■科技成果转化有了快捷通道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等特点,而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新平台。记者从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构建了“1+4”创新模式(即以工业研发院为主体,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分别共建市校科技平台),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自2015年初系统开展以来,已有46家机构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机构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机构获认定总数位居全省第6位。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是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据了解,目前,该院已引进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企业共建西门子PLC 培训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创新载体,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将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实现技术与产业结合、研发与孵化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主动吸引国内外高校、大所、央企、军工等优质实用创新资源在中山落地。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创建于2009年,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是我市9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邵立伟博士介绍,研究院经过6年的发展,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系列殊荣。
■落户中山与136家企业开展合作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校军工研发资源,大力促进校企、军民结合,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光电技术、智能控制 、特种机器人等为核心的科技型经济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邵立伟告诉记者,今年10月25日,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暨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山东德州举行,该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5所高校及相关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同成立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
“联盟的成立,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协同高校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邵立伟介绍,中山北理工研究院已于2014年9月25 日纳入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该院至今已与136 家中山企业开展超过182项科技合作,突破关键技术100多项。
■科技成果转化有了快捷通道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等特点,而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新平台。记者从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构建了“1+4”创新模式(即以工业研发院为主体,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分别共建市校科技平台),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自2015年初系统开展以来,已有46家机构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机构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机构获认定总数位居全省第6位。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是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据了解,目前,该院已引进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企业共建西门子PLC 培训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创新载体,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将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实现技术与产业结合、研发与孵化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主动吸引国内外高校、大所、央企、军工等优质实用创新资源在中山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