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构建交通枢纽实现内通外拓

——三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 中山日报   
  □本报评论员
  省“十三五”规划赋予中山“四个定位”,其中之一是“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如何成为珠西枢纽?怎么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握国家、省重大交通项目布局中山的机遇,打造“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2218”轨道交通网和“五纵三横”国省干线公路网。通过这些举措,中山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奠定珠江口承东启西重要枢纽的地位。
  俗话说,路通财通。交通往往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比如说面积小到连领空都没有的新加坡,单凭地处“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的先天优势,就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珠江三角洲,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也与其通江达海的地缘环境密不可分。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是城市群经济。中山要打造珠西交通枢纽,首先要立足于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紧密联系。党代会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部署,即向东主动对接珠江口东岸城市,向西加强与粤西、大西南地区的联系,向南加强与珠海、澳门的协调联动,向北主动融入广佛城市圈。我们不仅要打通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区域 “断头路”,更要以新视野、新理念谋划新的对外交通体系。在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之下,城市之间的通达时间精确到以分秒计算,“半小时生活圈”和 “一小时生活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新的对外交通体系必然是高快速、直达直联、高效便捷的。党代会上释放了一系列的好消息,包括谋划广州直通中山的城市地铁;争取融入国家高铁网,开通至北京、长沙、南宁、桂林等方向的高铁服务,促使中山迈入“高铁时代”;推动城轨中山站接入深茂铁路,建设高铁、城轨、地铁、轻轨“四位一体”的换乘中心;推进南沙港铁路黄圃站场建设,打造连接欧洲快线的物流中心……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理念规划有别于以往,让市民对城市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其次,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必然是立体化、多形态的。包括公路、轨道、公交、客货运输场站、港口码头等,各种交通形态之间要体现密切联系,各项工作之间要分清轻重缓急,因此必须立足科学部署、统筹规划,在“大交通”的框架格局中,把各项基础设施硬件协调有序加以推进。与此同时,客货运输、施工组织、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等软件服务也至关重要,必须同步跟上。特别要注重工程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交通改造升级“阵痛期”给群众出行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
  最后,完善的交通组织架构,必须层次分明、快慢结合。要优化交通发展方式,通过大交通搭起 “骨架”和“动脉”,让城市之间、镇区之间实现快速通连;而到了社区之间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则需要构筑健康畅顺的慢行系统,让地铁、公交、自行车等公共交通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首选。通过建设城市绿道、滨水步道、步行街区,让社区更加开放通达,让城市畅通微循环、增强通透性、提高便捷度。要大力倡导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如此方能减少“城市病”,让人民群众享受宜居和美城市带来的实惠。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谋划下,在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下,经过今后一个时期的狠抓落实、合力攻坚,“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和愿景一定能如期实现,为中山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