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培育特色小镇 统筹城乡发展

——五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山日报   
  □本报评论员
  “特色小镇”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所谓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近年来,特色小镇在承接“双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显现出勃勃生机,成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有益探索。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在首批公布的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中,中山市古镇镇作为中国灯饰之都入围,是广东入围的6个特色小镇之一。这为接下来中山开展特色小镇工作提供了可循经验,也增强了中山加紧培育特色小镇的信心。
  为什么要建设特色小镇?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产城一体、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生态优先理念,厚植专业镇发展优势,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主题特色小镇。可以看出,中山建设特色小镇,首先是建立在宜居精品城市的特质之上。
  相比于周边广州、深圳等国际大都市而言,中山类似于一个小小的“卫星城”。在欧美发达地区,这样的“卫星城”往往是人才科研的高地。未来的中山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不一定承载高楼大厦、产业巨人,而是立足人文生态优势,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成为大城市周围诗意栖居的一隅,从而在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方面,承接大城市功能转移,实现错位发展。与此同时,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功能叠加、产城一体的新型空间,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拉动内需增长、解决就业需求、消弭城乡二元的鸿沟。
  如何建设特色小镇?首先,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特色小镇的优势就在于“特”,贵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山专业镇簇群经济基础雄厚,灯饰、红木、服装、健康养生等产业都能与历史文化、时尚文化深度融合,特色小镇建设定能各领风骚。当然,特色小镇也不一定要“高大上”,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只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导向健康向上的,都可以积极培育。比如东升镇提出打造“中国棒球小镇”,立足于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体育品牌,也能体现出“特”。
  其次,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而非大包大揽,要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特色小镇的培育不能是运动式、一阵风,必须要在科学决策、规划引领的前提下,长期精耕细作,慢慢积淀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化就是最强的生命力。政府要营造好外部环境,做好制度供给,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最后,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特色小镇不是就现有产业搞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要对原有的模式进行拓展,突出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休闲旅游等因素,推动特色产业与新经济模式有效嫁接。它也不是园区建设,而是要从产业特色向生活宜居、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延伸,促成“产、城、人、文”有机结合。期待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功能创新的引领下,未来会有一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跃然眼前,引领中山迈向新的发展境地。